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鲁伟龙 见习记者舒俊杰 通讯员李健初、王虹、李文莉)走进孝昌县城区,街道纵横、干净整洁,各类建筑疏密有度,城市公园、休闲广场、商业综合体等错落有致,一座生态宜居的年轻县城矗立眼前。
孝昌县城区航拍图。通讯员 供图
近年来,该县接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老旧小区改造、功能镇区建设、乡镇生活污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农村危房改造等城乡补短板工程,不断擦亮群众生活的“幸福底色”,提升城市品质品位,城乡面貌日新月异。2018年,该县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县市”,2022年在全国小城镇人居环境整治培训会上做经验交流。
孝昌县城区道路。通讯员 供图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质
30年前,孝昌县城区是只有3平方公里、仅2万人的花园小镇。如今,已发展成为21.2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18.8万人的县域中心。
道路是城市建设的根基,是城市发展的筋骨。建县以来,孝昌不断加大城市交通路网规划建设,扩展城市发展空间,疏通城市“经络”,大力改善居民交通出行条件。目前,已改造孟宗大道、华阳大道、中天大道、北京路、平安路、罗马街等50多条主次干道,建成道路135.83公里,初步形成了“一环套井格”的骨架路网。
在改善出行条件的同时,该县围绕打造“宜居、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着力开展“城市双修”,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区雨污分流项目,让城区“毛细血管”更畅通。先后改造小区115个、背街小巷30余条,建成排水管网332.21公里,生活污水70%以上集中处理,集中处理率94.17%,城区雨污分流体系初步形成,雨水、污水各行其道,小区环境也越来越好。
官塘湖公园。通讯员 供图
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该县以游园、广场、文娱健身场所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公园建设力度。2007年,建成花园广场,面积达50亩,成为城市文脉的会聚区,也是市民第一处休闲娱乐场所。
2009年,该县又建设官塘湖公园,配套泊岸、护栏、人行道、绿化、休闲亭等设施,成为一个综合性公园,每天有大量市民来这里健身、休憩、娱乐。
如今,七里湖综合治理项目顺利推进,采用海绵城市、立体绿化等技术对七里湖滨湖带环境进行治理,文化中心、体育中心新建完成,还同步建设了滨湖休闲公园、孝文化公园及红色文化公园,建筑古朴大气,文化气息浓厚,广场宽阔明亮,四周绿植环绕,正成为市民心目中的“新晋打卡地”。
至此,城区已建成各类公园绿地11个,公园绿化面积共计135.88公顷,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
小河镇功能镇区。通讯员 供图
擦亮小城镇,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纽带
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
漫步小河镇,镇区道路干净整洁,路边树木林立,小广场、口袋公园随处可见,一座靓丽的小城镇展现在眼前。
近年来,小河镇将资源与文化特色相结合,聘请专业团队进行城镇规划设计,谋划了一批街心小广场、口袋公园,利用闲置荒草坪等场地建设健身休闲、文化娱乐场所,改造沿街立面,打造新街古镇、河卧双虹、银渡飞龙、街心公园等景观点,让城镇焕然一新。
丰山镇桃花驿站。通讯员 供图
这是孝昌县“擦亮小城镇”的一个缩影。2019年底,该县启动“擦亮小城镇”建设,按照“一镇一方案、一镇一特色”要求,规划打造小河明清古街、王店红色传承、周巷苗木花卉、丰山农旅休闲、小悟体育康养、邹岗现代农业等产业强镇、美丽宜居小镇。
小悟乡功能镇区。通讯员 供图
夯实基础设施,刷黑镇区道路281公里,建成“四好农村路”示范线52条519公里,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实施城镇强弱电改造工程,线路下沉35公里、规整32公里。建成休闲公园、口袋公园64处,打造绿化景观113处,新增集镇绿化面积693.2亩。
邹岗镇阳光社区。通讯员 供图
在“擦亮小城镇”工作中,该县还推动平台、资源、服务向乡镇精准下沉,完善城镇服务功能,累计改扩建便民服务中心11个,建改镇区公厕132座,新建停车场48处,改造升级乡镇集贸市场13处,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11座,配套污水管网234公里,全县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0%以上。
陡山乡光荣村曹砦湾。通讯员 供图
刷新乡村“颜值”,让村民生活更舒心
走进丰山镇丰山村,青砖小道、风雨长廊、塑胶篮球场、全景绿化……一幅风景宜人的美丽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相比过去,村湾是大变样,环境变好了,村庄变美了。”丰山镇丰山村村民杨大爷介绍,一座座破旧危房变少了,村里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增多了。
为了让村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近年来,丰山村先后开展道路提档升级、安装太阳能路灯、修建水渠、改水改厕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休闲健身等公共场所,改善了村容村貌,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周巷镇打造和美乡村。通讯员 供图
景美人和,幸福宜居。孝昌县对219个行政村(社区)2326个村湾进行摸底评估,根据人口规模、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示范、整治、提升、限制发展”四类标准,制定乡村建设规划,分类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同时,明确各乡镇(区)每年至少打造一个和美乡村示范村湾,每半年开展一次拉练评比,年底根据考核排名,对各乡镇(区)自建和美乡村示范村湾前三名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8万元奖励,对人居环境机制建设前三名的行政村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奖励。
周巷镇青山村知青点新貌。通讯员 供图
该县还按照“扫干净、码整齐、路畅通、多栽树、保常态”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以村湾为单元建立各类村民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制定卫生评比、积分兑换等制度,全面推广“十分钟服务承诺”“四事工作法”“三进四代”等基层治理模式,充分激发村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你和我”为“我们”,共同营造“和美乡村是我家、共同维护靠大家”的浓厚氛围。
2022年,小悟乡项庙村被纳入中央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周巷镇龙泉村被纳入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邹岗镇牛迹片区获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片。
如今,通村公路越修越好,村庄环境越来越美,房屋样式越来越多,“绿满孝昌”“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一街一景一看点、一河一桥一景观、一园一区一故事、一路一带一风景”的城乡景致正在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