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他给这所高校带来课堂革命

极目新闻 2025-04-16 21:24:09

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

通讯员 美珈宣

实习生 邵格

在湖北孝感美珈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的走廊上,时常能听到学生们兴奋地讨论着某堂课上的“闯关游戏”,或是某位老师如何用生活中的小物件点燃课堂。这一切的源头,都指向同一个名字——陈虎生。这位被学生们亲切称为“虎哥”的教师,用独特的教学理念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让“没有教不好的课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成为美珈校园内最响亮的口号。

课堂革命:从“填鸭”到“探索”的蜕变

走进陈虎生的《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堂,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实验室。讲台上,陈老师正手持一个自制的电路模型,引导学生们观察电流流向。屏幕中,三维仿真软件实时模拟着电机运行状态。教室一角,几名学生正围着一台老式电机,尝试用刚学的知识诊断故障。

右二为陈虎生在指导学生实训(通讯员供图)

“理论-仿真-实操”三阶递进教学模式,是陈虎生老师破解抽象知识难题的“金钥匙”。他将复杂的电机原理拆解成一个个生活场景:“就像我们打开冰箱门,电机就像‘心脏’,控制电路就是‘神经’,而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给这个‘心脏’设计一套完美的‘神经传导系统’。”这种比喻,让枯燥的理论瞬间变得生动有趣。

更让学生们兴奋的是陈老师的“游戏化教学法”。他将课程内容设计成闯关任务,每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就能获得“技能点”,累积到一定程度还能解锁“实战副本”——参与真实企业项目的仿真设计。比如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这门课上,讲解完一个电气原理图,陈老师就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想法供同学们去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他们就必须深入理解课程知识点,才能让游戏有意义且有趣。这一过程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创造者,几乎所有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这种“边学边玩”的方式,让曾经畏惧物理的学生也爱上了电气控制。

右一为陈虎生指导学习实训(通讯员供图)

师徒情缘:让后进生成长为“小老师”

在陈虎生老师的手机里,存着一张特别的“成绩单”:上面列满了学生名字,但分数栏里却是“帮助同学次数”“课堂贡献值”等非传统指标。这是他独创的“师徒制”评价体系。

“每个‘小师傅’都是潜力股”。陈虎生深信。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教学资源而并非负担。他挑选成绩优异、沟通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师傅”,与学业困难者结对,这种“以强带弱”的模式,不仅让“徒弟”找到了学习伙伴,也让“师傅”在传授过程中巩固了知识。陈虎生提及这些互动的学习方式时说道:“通过游戏设计、参与游戏以及师徒互助等方式,学生们对课程内容理解更深刻,作业完成质量、考试成绩都有很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大大增强,不再觉得学习是件枯燥的事。”

在教学推动过程中,陈虎生遭遇到的难题借助其独创的“师徒模式”逐步迎刃而解。起初,最大的困扰便是面对“刺头”学生时的管理难题。陈虎生回忆:“最大的困难就是一开始不敢管理‘刺头’学生,后来通过和这部分学生沟通,发现他们主要是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就自暴自弃,试图通过展现自己不好的一面从而获得自信。”

曾被称为“刺头”的学生李子陵,在担任“师傅”后像变了个人。他利用晚自习时间给“徒弟”补课,甚至自创了“电路口诀歌”。当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全班前十的成绩时,陈虎生欣慰地说:“教育的真谛,就是点燃每个生命的火种。”

电气2401班张文帅同学在采访中动情地表示:之前我不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但陈老师的教学方法常常给我们带来惊喜,引导我在专业学习上越走越远,也让我逐渐爱上了学习,“虎哥”永远都是我最好的师傅!

匠心育人:用情怀浇筑教育理想

在同事们眼中,陈虎生是“行走的教学资源库”,他的教案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年的教学心得,不同班级的学情分析、学生个性化辅导方案甚至包括课间与学生谈心的记录。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还没找到钥匙的老师。”面对后进生,陈虎生总有“独家秘方”。他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兴趣小组”,用废旧电机教学生们制作“智能小车”;在实训课上,他让学生分组设计“宿舍智能照明系统”,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4年夏天,陈虎生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荣获省级二等奖。当学生们捧着奖杯欢呼时,这位平时幽默风趣的老师却眼含泪光:“这是属于你们的荣耀,我只是那个递梯子的人。”

右一为陈虎生(通讯员供图)

右一为陈虎生(通讯员供图)

教育共鸣:从“独行侠”到“领路人”

陈虎生的教学创新,在美珈校园引发了“蝴蝶效应”。在智能制造学院的教研室内,每当提及陈虎生老师的公开课,老师们的眼中总会闪烁着赞赏的光芒。他的课堂,仿佛一场精心编排的教学艺术盛宴,让每一位听课者都沉浸其中,收获满满。

图为陈虎生老师在上课(通讯员供图)

“陈老师的课,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易植老师感慨。“他的‘理实融合+思政渗透’教学模式,让抽象的电机原理变得生动可感。记得那次公开课上,他用一个自制的电路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电流流向,再结合三维仿真软件模拟电机运行,最后让学生在实训设备上亲手操作。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衔接,让学生真正做到了‘做中学’。”

郭自卫老师对陈虎生老师的教学方法赞不绝口:“陈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备课充分,课堂上总能游刃有余地运用讲授法、提问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他与学生积极互动,课堂氛围异常活跃。特别是他的提问法,总能精准地抓住学生的疑惑点,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冯凯老师则对陈虎生老师的“知识点多次强化讲解”印象深刻:“陈老师深知学生的接受程度各异,因此他会反复讲解重难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节奏。这种耐心和细致,正是他教学成功的关键。”

贾梦晗老师被陈虎生老师课堂中的“引导学生思考”所打动,“陈老师总能用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探索答案。”

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吴友宇这样评价他:“陈老师用游戏化教学证明了严肃的知识也可以‘好玩’起来。”如今,学院内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用模块化教学重构知识体系。

顾问徐国洪号召全体老师“向陈虎生学习”。对此,陈虎生显得异常谦逊:“教育是一场接力赛,我只是接过了前辈的火炬。真正让我骄傲的,是看到学生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

当夕阳的余晖洒进实训室,陈虎生弯腰指导学生调试设备的身影,与墙上“匠心育人”的标语交相辉映。这位用情怀和创新破解教育难题的教师,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没有教不好的课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真谛。在美珈,陈虎生不仅是一位老师,更是一个标杆,成为老师们学习的榜样。

责任编辑:卢雅君 值班主任:谢礼逵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