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崔赢艺 苏祖安 谷雨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4月1日,在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广场上,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师生庄严举起右拳,铿锵的入党誓词与百年前革命先烈的热血誓言交织共振。近年来,该校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牵引,聚焦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通过红色教育创新实践,遵循“仪式教育——场景教学——实践转化”三阶流程,探索出一条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特色路径。
坐落于青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以七大主题展厅串联起从辛亥首义到解放战争的革命史诗。活动中,师生通过雕塑、油画、动态沙盘等方式触摸历史的脉搏。在“武昌首义”展厅,持枪战士雕塑与熊秉坤打响第一枪的故事相呼应;在“张轸起义”展区,历史影像还原解放战争关键节点。纪念馆300余件文物与互动展项,成为师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活教材。“纪念馆的立体化展陈,与学校思政课的‘历史——精神——现实’教学逻辑高度契合。”副校长鄢威表示。
数字传媒学部师生将专业实践嵌入红色教育全过程。他们聚焦纪念馆外墙新增的“铁骨守疆土”铜雕,用镜头语言诠释熊廷弼精神;在“建党”展厅,通过学生党员的讲解,师生们切身感受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场景,并表示将计划制作融媒体产品、创作动画、微纪录片等,推动红色文化“破圈”。执行校长邓茂林表示,这种“专业实践+红色育人”模式,催生了“挑战杯”“大创”等多项省级创新成果。学校构建起“线下实践-线上转化-云端共享”的传播闭环,将师生创作的动画作品等纳入教学数据库,通过两微一端形成红色教育矩阵。
据悉,近年来该校以红色教育为抓手,构建“理论学习——实地研学——创作输出”全链条育人模式。近三年,学校累计组织30余批次师生赴纪念馆开展活动,形成思政育人润物无声的良性循环。数字传媒学部主任叶佑天教授表示,在全方位育人维度,学部将红色元素融入课程建设、学科竞赛、校园文化,开发省级思政课程《IP设计》,依托教育部数字媒体艺术产教融合基地,孵化出“红色展馆”“光影家书”等200余件融媒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