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打破专业壁垒 主打学科交叉 “无理无工”,独辟蹊径深理工

深圳晚报 2024-06-18 22:50:09 阅读量:

深圳新闻网2024年6月18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近日,深圳理工大学(简称深理工)举行校园开放日。这所历时近6年筹建的高校,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深理工到底长啥样?有何特色?跟着深晚记者一起来看看。

深理工主校区坐落于光明区新湖街道,占地近1200亩,主校区第一期20多万平方米建筑已建成交付,能保障2024年首批本科生的学习生活。

这所面向未来的开放式大学,以“山水校园”为设计理念,为学生打造了一个优美、舒适且更具互动性的学习环境,也为市民提供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休闲空间。

俯瞰深理工。

以山水为“生态骨架”

深圳是“千园之城”,深理工校园也以山水为“生态骨架”。校园依山而建,记者走进校园看到,学校西侧是正在快速建设的光明科学城,东侧是光明森林公园,中央还有一个罗仔坑山塘,校园山水相依,以自然为景,将山景、水景、园景深度融合,给师生“三景合一”的沉浸式山水体验。

深理工学生宿舍依山布局,围湖而建。深晚记者发现,基本上每个房间望出去不是有湖景,就是有山景,为学子提供了舒适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据悉,这一设计,保留了山体的原始风貌,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居住体验,还减少了对山体的干预和大量土方运输,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未来,学校的中央湖公园将是一大亮点。这是学校设计团队对起泄洪作用的罗仔坑山塘进行面貌改造,而形成的湖体景观。既在校园内打造美丽的湖泊,又可以对水资源进行重复利用,还让雨水在这里被有效收集与净化,展现了校园作为海绵城市一部分的功能。

在校园设计之初,还有一个小故事。项目组当时在测绘过程中发现,原本计划建实验楼的场地上,有200多棵珍贵的树木,其中有7棵胸径非常大的本土树种,这些树木正好形成了一个古树广场。于是,设计师修改了设计方案,让这栋实验楼建筑避开古树广场,把校园中自然的记忆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

深理工书院。

深理工教育工作部教师丁凯隆介绍,为响应环保理念,深理工实施‘无车校园’管理。同时为了方便师生,宿舍到教室的距离小于800米,步行不超过10分钟。深晚记者在现场看到,校园内有一条贯通整座校园的风雨连廊,该连廊顶棚由太阳能光伏板模块组成,太阳能发电直接并入城市电网,可依据实际输出度数抵消学校相应的日常用电量。

学生宿舍。

构建跨学科交流环境

“我们希望建一所没有理学院、工学院的理工大学。”深理工筹备办主任樊建平说。作为一所以学科交叉为特色的大学,深理工希望所有学科都能打破物理界限,真正培育出学科交叉的人才。学校不但在学院设置及专业设置上实现学科融合,还通过校园设计构建促进跨学科交流的环境,把学科交叉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体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学校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已建成体现科学家精神的曙光书院和体现深圳改革精神的袁庚书院,还计划建设共6个住宿式书院,打造融合生活与学习,促进师生深入交流的教育环境;并打破传统学科壁垒,让学生按兴趣而非专业混住,让跨学科交流自然地发生。

学校转变传统楼长式思维,采纳了前沿的模块化设计理念,将不同的学科放在同一个楼里面。每个模块约2000平方米,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种设计使得每个模块能够根据学科发展的需求进行快速调整。今天,这个模块可能是一个先进的物理实验室;明天,它就可以转变为一个生物科技实验室。这种灵活性不仅支持了学科的快速发展和迭代,还有效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体现了深理工对教育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更优化了空间利用,促进了知识的交流与融合。

深理工校园风貌。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深理工筹备办副主任赵伟介绍:“我们要打造一座真正开放的大学校园,让校园向社区、向城市开放。为此,在设计之初,学校就将室内体育馆、户外体育场、图书馆、国际交流中心等公共设施,都建在了临近城市主干道的一侧,在这里可以举办公益展演、活动、社区体育项目等;为了确保公共空间的使用不影响大学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的校园生活,上述设施以湖为界,与学研楼、书院楼隔水相望,一方面形成了动静两个整体区域,另一方面也为市民共享校园设施和资源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责任编辑: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