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作为中国众多菜系中的一种
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誉
是成都与世界交流的一张“美食名片”
围绕“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塑造
“名师一堂课”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宣讲行动
来到川菜博物馆
开展衍生课堂
邀约市民一起感受世界美食之都的万千气象
共同“在烟火中遇见文明成都”
边走边看探索川味之源
6月15日,25组亲子家庭,走进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川菜博物馆,副馆长张辉强团队作为名师志愿队伍,带领大家参观博物馆,深入了解川菜文化。本次活动由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成都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成都志愿者网(文明兴蓉)、成都川菜博物馆共同承办。
活动现场,成都市文明办文明实践处处长魏娜向川菜博物馆副馆长张辉强颁发“名师一堂课”名师志愿者聘任证书。
川菜博物馆占地约40亩,藏品总数达6463件(套),其中包括3000多件川菜饮食器皿,以及价值400万人民币的泡菜坛。从川菜原料到加工工具,从灶王祠到手工豆瓣,川菜博物馆的每一样展品都蕴含着深厚的美食秘密。在名师志愿者的引导下,亲子家庭们一边走一边看,感受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食之都”的魅力。
一问一答提升文明意识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小朋友和家长走进典藏馆,在斑驳而充满年代感的器皿中了解川菜的历史。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不时抛出各种文明观展的小问题,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
“一餐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原料加工展示区,讲解员对川菜之魂——郫县豆瓣酱的制作工序进行了细致的讲解,“每天早晨翻、晒、露,一年左右后红豆瓣成熟。”参访者不由得感慨,小小一坛豆瓣酱,却也得之不易,每一道食物背后都是心力的付出,不能随意浪费。
在这座被称为“世界上唯一可以吃的博物馆”里,不亲眼看看大师的厨艺,岂不枉来?活动现场,副馆长张辉强详细介绍了川菜名菜“宫保鸡丁”背后的故事,并现场演示烹饪过程。最后小朋友们有序排队,轮流品尝,赞不绝口。
“如果在餐馆点多了食物,我们应该怎么做?”“发现有人在古迹上刻字留念,应该怎么做?”“在博物馆观展时,你注意到一位小朋友正在试图触摸展品,你应该怎么做?”……围绕文明餐桌、文明观展、文明旅游等问题,大家踊跃回答。一问一答之间,文明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名师一堂课持续开展期待您的加入
时间不长,但收获却很多。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畅享着川菜滋与味的碰撞,探寻着沉淀于日常生活肌理中的饮食文化脉络,在心中勾勒出文明的立体影像,建立起对我国饮食文化的新认识。
“名师一堂课”自2012年起,陆续邀请到国学大师流沙河、奥运冠军任茜、儿童文学作家杨红缨、油画大家何多苓、成都大运会形象大使蒋文文、蒋婷婷等130名社会杰出人物作为名师志愿者,走进中小学校、公共空间等开课136堂,用人生经验、专业知识为近万名孩子们带来一堂堂“梦想课”。
今年,“名师一堂课”全新升级,课堂从校园扩大到全社会范围,依托成都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山上·文明里”成都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为主要阵地,面向市民免费开放,市民可在名人志愿者的启迪下,一起广泛参与文明实践,关注城市发展,逐梦起航,一路前行。
6月,“名师一堂课”将陆续开展更多主题活动,欢迎大家报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