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非遗面塑免费教 小手捏出“大熊猫”

天山网-新疆日报 2024-05-25 22:13:22

天山网-新疆日报 记者 刘萌萌

“甘老师,您看我捏得对不对啊?”

“嗯,对的。这里再加工一下,大熊猫就出来啦。”

5月24日晚,昌吉回族自治州文化馆内,8岁的孙伊然一脸认真,在丝路花馍技艺传承人甘惠琼手把手指导下,成功捏出自己的第一件作品。

孩子们正在认真学习制作花馍。甘惠琼提供

活动现场,甘惠琼还为家长和孩子们介绍了花馍的背景和知识,现场免费教授制作花馍技艺、赠送花馍作品,在她的指导下,不少孩子和家长跃跃欲试,“临近‘六一’国际儿童节,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欢乐的节日。看到他们学习热情很高,我教得也很开心。”

一团面,一把剪刀,只要经过甘惠琼的手,一件件花色各异、造型奇特的艺术品就会如魔术般呈现出来,令人眼花缭乱,啧啧称奇。“小小的一团面成了艺术品,太厉害了,孩子通过动手制作能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家长张凌说。

甘惠琼正在教授制作花馍。甘惠琼提供

花馍也称“面塑”“面花”,在黄河流域和陕西关中农村流传甚广,是民间食文化的传递和民间艺术的交流。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时,我国就有花馍制作的技艺。

甘惠琼出生在四川,从小跟着奶奶学做花馍。后来,她将这门手艺带到新疆,至今已有十多年。甘惠琼说,制作花馍花费时间较长,从准备原材料、和面、发酵、揉面,到配色、造型、蒸制,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孩子们正在认真学习制作花馍。甘惠琼提供

为了让花馍存放时间更久,甘惠琼对花馍的原材料进行了改良,用面粉和牛奶作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白糖、清油等,让花馍不仅赏心悦目,而且不裂、不变形。

近两年,甘惠琼开始尝试将新疆元素融入花馍。2019年5月,她应邀代表新疆去陕西参加“‘大美民间’中国花馍艺术节”活动。她创作的《丝路果香》《民族团结一家亲》等5件作品,将新疆的民俗风情元素巧妙地融入花馍制作,被主办方收藏。

2019年,甘惠琼的花馍入选“新疆礼物”,2020年入选昌吉回族自治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责任编辑:叶晓英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