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屏
通讯员 周思思
实习生 许悦
博士人才代表参观武软的西门子智能制造工程应用中心
4月12日上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下文简称“武软”)宣布启动“百名博士”引入计划。当天,首批37名博士人才代表受邀访校。
37位博士均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个人介绍环节,许多人拿出了包含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课题和发表SCI论文、专利的优异成绩单。
优秀博士们为何青睐高职院校?
待遇很重要。武软人事处处长尤小波介绍,博士引进以拟设置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为主,均有编制;具备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较大的发展潜能,在研究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的往届、应届毕业优秀博士,都可应聘;博士研究生可直接参照专技九级兑现待遇,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且在原单位已经聘任的可按原单位岗位等级聘任,在原单位未聘任的可参加学校竞聘后聘任至相应等级;博士入职后签订《人才引进待遇补充协议》,可享受15万元(税前)的安家补贴、2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每月2000元的岗位津贴等。
博士人才代表参观烽火产业学院
发展平台更重要。当天,博士们参观了投资高达6000万元、落户武软的武汉市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平台,观摩了包含社交电商特色产业学院、鲲鹏产业学院、烽火产业学院等在内的创新创业大楼,不少人感到震撼:没想到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做得这么深、这么实。博士人才代表马艳春曾在烽火集团和神州数码集团工作6年,他说,希望未来能在武软把所学所长和应用实践结合起来,和市场需求真正对接起来,创造更多实际价值。博士余亮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软件与理论专业,在华为等企业工作过10余年,他说,他希望能将更多科学研究成果与学科、产业相结合,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落地生根,为国家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早两三年入职武软的博士们,讲起了自己的例子。2022年入职该校信息学院的于海平博士说,学校不仅有丰富的科研支持政策,还申报获批了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博士们可以依托这些平台申报高质量的项目,她自己就凭《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变异U-Net脑组织图像分割模型研究》项目获批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年入职该校商学院的肖滢博士介绍,她的专业是产业经济,而职业教育正是与行业对接最紧密的前沿阵地,来到武软后,她很快找准了方向,“这四五年,我成为了国家级资源库课程子项目的负责人,指导学生团队在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跨境电商数据化运营管理技能赛项总决赛中获得金牌,获得了湖北省技术能手的称号,还出版了专著,被评为了学校的科技标兵。在高职院校做应用研究,使我的人生展开了全新的画卷。”机械工程学院刘依博士说,他引入当年,进行技术开发服务到账80多万元……
“博士进职业院校,大有可为。”武软校长蒋兴鹏说,职业院校作为联系企业的重要基地,直面产业需求和经济需求,培养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师资队伍。有了高层次博士人才的加入,职业院校将会做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产出更多高质量的成果,实现“从0到1、从1到N”的创新成果转化,同时,这些经验也会被融入教育教学中,培养更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他还表示,目前学校和企业的产教融合非常密切,成立了“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和多个产业学院,有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将充分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所共建的各类平台,支持和保障高层次人才“学有所用”,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
当天,武软还与光谷人才集团现场签订合作协议,未来三年,该校计划引进计算机、物联网、智能制造、通信电子等专业博士人才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