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走进武汉经开区优质初中|武汉经开区官士墩中学:用“幸福”基因建构未来教育新样态

极目新闻 2022-12-02 12:15:41

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通讯员 谢小玲 虢碧莹 杨仲頔

“我们这个课程设计制作了很多‘枪’和‘剑’,有大家熟悉的98K,有性能强悍的AK47,还有帅气的凤求凰之剑、青龙志大刀等等,这些全都是用木料切割拼接制作而成。”武汉经开区官士墩中学“王者吃鸡”社团成员李嘉锴如数家珍地介绍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在武汉经开区官士墩中学,“王者吃鸡”社团将数学、物理、美学、信息技术和金工木工等学科知识充分融合,学生们在社团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仅实现了跨学科学习,还收获了幸福。

一直以来,官士墩中学的特色课程是基于幸福教育理念下建立的旨在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校本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引领学生发现更好的自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根植幸福教育打造智慧样态校园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武汉经开区官士墩中学顺应时代进行了智慧课堂的建设,探索未来的课堂新样态。

2022年5月,学校举行了“未来课堂”展示活动。分别由庆方方、任艳丽、李佳鹏、陈艺、陈奥五位老师进行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直播展示。五位老师展示了“跨时空学习”“探究性学习”“主题式学习”“STEAM学习”和“智慧体育”五种未来课堂形态。

该活动既有区域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也涵盖了学科间的跨越与融合,展现了学校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实践成果与新课标体系下跨学科教学的尝试。

副校长朱凤敏介绍,学校坚定“高效优质的示范校”的目标,应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围绕提升校园智能化水平、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建立完善管理机制、推进治理方式变革四大方面开展工作,建设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型智慧校园。

多元云端评价促进学生多维成长

“妈妈,今天您辛苦了,我来洗碗。”“谢谢我亲爱的孩子,那我一定要在成长评价上给你大大的赞!”七年级9班许小红老师在该校的系统上收到了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反馈。

2020年9月,官士墩中学基于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下的学生云端成长评价系统正式上线,并已全面运行、全面覆盖。系统采取多元主体评价,多维指标考评,多角色应用与互动,多渠道数据采集的方式,通过平台、教师端APP和学生端APP,自动生成学生综合素质报告,解决了评价操作、数据共享、家校协同问题,提高了评价效度和信度。

朱凤敏说,经过74次迭代升级,系统已形成报名信息自动采集、学生个人生涯规划、教师工作助理、全员实时评价、成长档案记录、评价数据自动查询分析、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自动生成、家校成长数据共享8项功能。

副校长胡凤兰介绍,系统信息公示、素质报告和学生成长大数据平台成为系统的三大特色和亮点。平台为学生发展提供专业数据,实现了家校合育、实时共享,极大地改善了亲子关系。

2022年,学校内涵发展项目《基于云端评价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得区级一级A等评估,学校将进一步研究融合平板教学、云端评价、学程清单、分层走班、伴生课堂五个元素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指导教师教学。

副校长任艳丽介绍,在“双减”和“双新”背景下,学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重构课程内容,再造教学流程,实施“强初”计划,为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创新管理机制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武汉经开区官士墩中学优化了“行政+项目”的双轨融合式管理体系,形成了“激活个体 赋能共生”的现代学校治理模型。目前,学校已形成了“自主管理”“海量阅读”“云端评价”等11个项目。

学校通过跨界学习和运用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使“项目”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方式之一。各年级教育实践活动遇到问题,提交项目创新中心开展研究,项目探索成熟交由行政中心形成常规。学校书记胡晓鸿介绍,海量阅读创新阅读理念,改变阅读方式,编写校本教材,引领阅读新思潮;其他特色项目利用教师专长,引领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有效拓宽学生课程视野,增强实践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校长孔雪松说,“项目”是撬动学校发展的杠杆,跨界则是必要的支点,“跨界+项目”模式的有效运行实现了学生、教师与学校共进共赢。学校实行双轨制管理,从激励管理走向赋能管理,最终形成协同共生的治理机制。

近年来,学校捷报频传,荣获武汉市现代化学校、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武汉市心理健康合格校、武汉市篮球传统特色学校、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子课题基地学校、武汉经开区中考先进单位、绩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笃实求真,多措并举,推进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未来’是N个三年的渐进积淀和成长叠加,‘未来’是治理模式的优化升级和更新迭代,‘未来’是学校教育的现实求证和美好向往,武汉经开区官士墩中学将努力去发现身边每一点‘进化’的痕迹,并用自己的力量进一步‘催化’,未来学校的未来愿景,终会慢慢到来。”孔雪松说。

责任编辑:黄潘婷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