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未·未来」国际教育论坛海报
「未·未来」是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国际教育论坛,始于2017年。集合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学、艺术及设计等领域中的优秀学者、科技实验者、未来预测者、设计研究者、社会学者、商界领导者分享前沿思想,探究创新思维,启蒙未来智慧。
第一届「未·未来」全球教育计划倡导发起“全球教育共同体”,秉持了“跨文化、跨领域、跨时空”的原则,塑造了一个专家汇集、跨界碰撞、多元发声、合作共赢的全球「未·未来」艺术设计教育平台。
2022「未·未来」国际教育论坛主题为超越未见”-新时代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中国进路。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们试图通过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进行反思,审视教育的新方位,重塑教育的新思维和新方法。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更是未来社会变革的内在驱动力,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推动,形成了以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战略性目标的未来教育发展之路。如何推动“双一流”建设,建立未来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这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聚焦点。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知识传播型的传统教育方式面临挑战,未来全域型设计人才培养成为全球设计教育的新目标和新起点。未来设计教育应通过大数据、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多类型思维的创造性建构,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科学等综合价值最大化为根本目标,运用全球视野、战略导向、学科融合,系统再造和标准升维等组合策略,为培养未来人才提供理性引导。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论坛试图:
立足洞见,将历史的方法经验赋予到新人才的培养中;
思考远见,将世界的发明发现赋予到新学科的建设中;
超越未见,将人类的思想智慧赋予到新时代的变革中。
建立一个以广义设计为核心的开放、平等、可持续的智慧型艺术设计教育平台。
2022「未·未来」国际教育论坛
2022「未·未来」国际教育论坛的「主旨论坛」将于12月3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B展厅召开,将以「教育革命」「人才培养」「生态响应」「艺术科学」「未来福祉」「创新赛道」为分主题。论坛将邀请来自全球不同领域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通过全球对话的形式搭建未来设计教育对话平台。在信息社会、科技创新、文化多元的图景和语境下提出新的方向、方法和方案,激发面向未来的艺术设计教育思想与超越未见的艺术设计教育思维。
2022「未·未来」国际教育论坛的「多边论坛」,将于12月4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B展厅召开,将邀请全国60所院校,包括「艺术院校」「理工院校」、「综合院校」、「师范院校」「农林院校」「高职与民办院校」面对新时代的形势变局、产业变革、危机与挑战,深刻研读新文科建设内核,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为依据,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提出的新命题、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中,创造新方向、新标准及新价值判断。
未·未来「学科研讨」将于12月5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B展厅召开,将邀请国内艺术设计学科资深学者及相关委员会专家,在高校新一轮“双一流”高质量建设的重要阶段,根据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工作展开研讨,共同推动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与一流学科建设,促成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特色化、多元化发展。
「未·未来」系列展览海报
「未·未来」系列展览将与2022「未·未来」国际教育论坛同期举办。“人类世”已经成为科学技术与人文学科共同关注的核心话语,用以指代人类活动给地球生态系统造成巨变后开始的一个崭新的地质年代。系列展览中的“合成生态-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生态融合-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生态远见计划-生”展览将通过呈现“人类世”的连锁反应,反思全球面临的生态危机与挑战;“瞰·见”国际艺术设计院校教学成果展将设计作为方法,以艺术设计教育作为解决方案,邀请全球百所艺术设计院校,呈现全球艺术设计院校前沿领域学科教学成果与设计方案。“创新机遇文献展”、“理想与思想-未来城市文献展”及“设计新目标99+”展将基于设计学院的学科研究回应时代的变革及全球共同关注的议题。展览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多功能厅、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四层教学展厅及798CUBE举办。
「合成生态」展览海报
首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BATB)将于2022年10月28日-2023年1月31日,在798CUBE|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创意广场展出。双年展邀请来自全球50位著名艺术家、科学家、生态学家,以不同的方式回应我们这个危机与生机并存时代的突出症候。双年展以“合成生态”(SyntheticEcology)为题,旨在探讨“共生本体”(symbiontics),同时借由“合成”(synthetic)这一隐喻,探寻重塑自然的可能性,检视后人类的生态想象,进而形塑一种新的本体论层面的平等观。本次主题质疑人类在生态体系中的主宰地位,正视万物的能动性的同时,重新审视生态体系中彼此复杂而紧密的牵连。“合成生态”由“激变的自然”(RadicalNature)、“缠绕的生命”(EntangledLife)、“交织的演化”(InterwovenEvolution)三个部分构成,将思索的视界从人/社会推至万物/宇宙,在行星视角与行星尺度(planetaryscale)中探讨未来演化的可能性。
生态融合——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海报
生态融合——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将于2022年11月22日-2022年12月22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一层展厅、二层A展厅、四层展厅展出。媒体艺术在科学、艺术、人文交叉领域中不断演进,媒体形态不断衍生,展现的边界不断扩展,持续推进人类的感官体验,为审美经验带来了更多融合与发展。
本次展览以《生态融合》为主题,是继前两届《技术伦理》《后生命》之后的进一步延展,从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再到人与自然和谐,探讨“媒体”方式实践的主题呈现。通过多形态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来描绘艺术家针对“虚拟与现实”“科技与自然”“表象与本质”之间关系的关注,展示自然、环境与人的复杂关系趋势可能,分析与思考自然生命和谐共生的内在生态逻辑,让观众感受数字、空间、时间和环境生态紧密交织的媒体艺术体验与某种未来的接近。
生态远见计划海报
生态远见计划将于2022年11月22日-2022年12月22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B展厅展出。展览以“生”为主题,自甲骨文草木萌发的字义为启始,连接生命、生态、生活、生产的不同图景。展览板块由“産Chan”、“眚Xing”、“甡Shen”、“甠Qing”四部分构成,以生命设计、超物体、合成生物材料、后人类、第三自然、生态资本、响应式环境、气候设计、复原力等关键词为线索,涵盖来自15个国家及地区的28位艺术家,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荷兰建筑设计博物馆等涉及45个物种的36件艺术设计作品,尝试通过全新视角探求“生”活的变迁、“生”境的变局、“生”态的变革以及“生”存的变机,以期从中国生态语境和文化背景出发,探讨生态危机背后具有远见性的新机遇,呼唤一场跨文化、跨时空、跨领域的国际生态对话。
“瞰·见”海报
“瞰·见”展览将于2022年12月4日-2023年3月4日,在中央美术学院多功能厅展出。新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路径,中央美术学院汇集76所国内艺术设计院校、24所国外艺术设计院校、30余位院长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审慎思考,100个精彩纷呈的艺术设计课程与项目、500个课堂作业、90份国内外优质毕业作品,以「未·未来」“瞰·见”国际艺术设计院校教学成果展为合作平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擘画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宏伟蓝图的语境下,共同应对科技进步、时移世变为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新挑战;共同回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050年“教育的未来”的新倡议;共同思考知识体系不等同教育格局的新命题;共同拓展培养坚定意志、使命担当创新艺术设计人才的新目标;共同探索新时代艺术设计教育交叉、融合、创新的新举措;共同把握以设计关注环境人文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机遇;共同研判艺术设计教育未来有效发展的新趋势;共同构建资源公平、智慧共享、可持续的艺术设计教育新格局。
“理想与思想——未来城市文献展”海报
“理想与思想——未来城市文献展”将于2022年11月22日-2023年3月22日,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一、二层展厅展出。追求幸福,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恒久不变的共同理想。城市,是人类为追求幸福创造的伟大杰作。生态友好、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科学进步、政治稳定和文化创新结构性阐释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之道。面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未来,城市如何进行动机反思,观念进化、原则改良、概念迭代、策略更新、价值权衡和变数预测?这是一项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世界性课题。“未来城市文献展”包含“问题与课题”“理想与思想”“观念与概念”“生命与生态”“空间与建筑”以及“工具与人才”等六个专题,洞察与研议未来城市的方位、方向和方法。
“创新机遇文献展”将于2022年11月22日-2022年12月22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不断变化的未来,既是我们共同面临的复杂挑战,也会孕育潜在的创新机遇。生态环境的变化,真实与虚拟界限的模糊,人口与经济的流动,制造技术与方式的演变。在细致入微的观察、干预和展望的过程中,跨领域的创新设计在行动与建设之间,连结商业、技术、文化与环境,成为创造未来图景的起点。
「未·未来」创新机遇文献展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创新设计方向策划,从环境共存、教育无处不在、数字平行世界、人工智能协同、大健康预防、步进的制造、文化空间重构与太空日常化等八个创新机遇为原点,以「创新几何」视觉模型为形式体现,展出近五年来的创新设计课题与青年设计师作品,体现设计如何融合技术、人文、商业与趋势等要素,创造性地应对跨领域的复杂问题,形成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或捕捉潜在的创新机遇,从而探索人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设计新目标99+”海报
“设计新目标99+——助力可持续发展”主题巡展将于2022年11月22日-2023年1月16日,在中央美术学院校园空间正式启航。展览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梳理出12条符合可持续特征的评价指标。围绕新型经济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应用、绿色发展、民生建设、文化传播和新生活方式等六个领域,筛选出99个经典案例,结合团队自主研发的自供电气膜展陈装置与微信小程序,为观众提供了线下引导、线上阅览的新型展陈模式,有助于启迪碳中和理念下公共设计的更新,以期达到向社会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目的。
“未未来开放课堂”海报
「未·未来」开放课堂将以新时代的技术突破、智能转型、趋势更新、健康福祉、系统升级为切入点,面向全球教育者、青年学者呈现十场公开课。开放课堂将以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各学科带头人召集全球知名的学科负责人、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通过跨地域、跨文化、跨院校间的交流与分享创制新工具与新方法。在推动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构建全新学科教育架构与学科资源整合平台,全面聚焦应对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思考与行动。
“艺术与科技:合成生态”公开课
“艺术与科技:合成生态”公开课将于2022年11月28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B展厅召开。艺术与科技的有机融合必然发生在一个彼此连接、知识共享、去中心化的生态系统里,而“生态视角”在自然、科技、文化与社会的未来发展语境中,也发挥着更加关键的作用。伴随首届艺术与科技双年展(BATB)——合成生态的开幕,我们邀请全球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理论家共同围绕“生态”“气候”“行星”“宇宙”等不同尺度与范畴的多重议题进行碰撞,在「未·未来」(FutureUnknown)国际教育论坛系统的驱动下开展公开课,共同探讨“生态视角”将如何推动新的知识、新的结构、新的生产,以及在多变的当下与未来,我们又该如何反应与行动。
“社会设计在中国”公开课
“社会设计在中国”公开课将于2022年11月29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B展厅,以及2022年11月30日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4层召开。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设计在中国”系列公开课旨在回答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要求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社会议题;促进艺术设计、交叉学科中设计学与社会学、社会工作的跨学科融合;探索高校、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研究合作,推动政策创新和产业创新,吸纳跨领域优秀人才进入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就业创业;同时特别强调把自己作为方法,把宏观社会与微观个人结合起来,通过具体的实践过程去化解公共的焦虑。去年的公开课初步建立起多元讨论的对话界面,梳理了理论线索。今年将更聚焦于实践,课程分为五大板块:跨学科的方法;跨文化的对象;跨地方的策略;多路径的实践;教与学的反思。2022“社会设计在中国”系列公开课将由国内多所大学和机构共同策划并提供课程,以社会化的方式进行学科共建,用科学性的社会研究、创新性的设计实践、艺术性的沟通语言、实务性的社会工作共同助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形成有影响的跨领域学术共同体。
“设计驱动的创新机遇”公开课
“设计驱动的创新机遇”公开课将于2022年11月30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B展厅召开。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创新设计方向策划,旨在探讨设计如何协同科技与商业等驱动创新发展的机遇、模式与方法。为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本次公开课邀请来自经济学、管理学、设计学、工程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学者与实践者开展跨学科与跨文化的探讨,以环境共存、教育无处不在、数字平行世界、人工智能协同、大健康预防、步进的制造、文化空间重构与太空日常化等八个创新机遇点作为思维发散的开端,分享不同类型的创新路径、模式与策略,建构基于中国语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框架,研究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产学研一体化模型与创新方法。
“设计研究博导公开课”
“设计研究博导公开课”将于2022年12月1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B展厅召开。已有二十年学科共识的“设计研究”范式正面临新语境:中国式现代化总设计,设计学被纳入交叉学科目录,设计学专业博士新类型出台。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2022年12月1日,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将以“未·未来国际教育论坛”为平台,邀请国内外著名院校博导,聚焦三个议题开设公开课:一是面对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导向,设计研究如何通过体系化知识生产实现“系统性升擢”;二是面对学科研究精细深化导向,设计研究如何通过反思性知识解构推进“批判性基进”;三是面对社会经济多元需求导向,设计研究如何通过在地化知识创新激活“实践性寻索”。公开课期望以系统架构的升维策略,自我反思的批判策略,知行合一的实践策略,呈现未来设计学教育共同体集体想象、智识劳动与工作现场的微观场景剖面。
“设计学的中国进路”公开课
「设计学的中国进路」将于2022年12月2日,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四层召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设计学的研究从传统的工艺美术史论出发,已经逐步发展为融设计的历史与理论、批评与策展、管理与策划等多元互动的学科建制与规模。中国设计学研究的水平向纵深发展,站在新时代培养高端设计学人才的历史起点上,这次公开课将分为“设计学在中国”、“设计学研究的当代语境”、“‘预流’:设计学的未来图景”三个板块,从国际性的学术视野出发,总结中国设计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和方法,从学科交叉的角度展望设计学的未来方向,为中国设计学的发展提供智识给养。
“超级容器:艺术疗愈与未来健康”公开课
“超级容器:艺术疗愈与未来健康”公开课将于2022年12月6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B展厅召开。容器,以其丰富的隐喻成为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它是我们的身体、大脑、心灵,是无数思想的合集。超级容器,超越偏见、差异与已知,旨在通过更具包容性的合作行动,探索改善人类健康和幸福的多元可能。围绕“超级容器”这一主题,公开课邀请来自海内外十余位艺术治疗、心理、艺术、健康等相关领域的顶尖学者、创意实践者和青年力量,共同探索艺术、人文与科学的创新融合及其可能创造的“下一种”应对生命生存和心理健康挑战的模式。公开课也将借此机会,重新整合国际经验与在地智慧,推出具有远见、内驱力和适应力的艺术治疗中国方案,并以此回应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响应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需求。
“待定义的出行创新设计”公开课
“待定义的出行创新设计”公开课将于2022年12月7日(上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B展厅召开。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发生从制造业到科技业的属性迭代,汽车设计教育的内涵与面向,业已完成从交通工具到出行创新的升维。如何建构中国式的出行创新设计教育标准和探讨全球产业语境下出行创新设计教育在中国的标准,成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助力国家发展的重要时代命题。公开课协同国内外重要汽车产业设计总监,以中国出行创新设计教育十年来的实践活动为标本,展开跨越产、教、学、研的研讨,以此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
“可持续设计教育-助力双碳目标”公开课
“可持续设计教育-助力双碳目标”公开课将于2022年12月7日(下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B展厅召开。公开课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可持续设计研究方向与LeNS(可持续设计学习网络)联合策划,将邀请来自国内外多所院校,致力于可持续设计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演讲和对话。交流话题将围绕设计如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可持续设计教学成果分享与交流等内容展开。公开课旨在通过各位专家、学者发表真知灼见以及学术研讨,搭建国内外各高校间成果交流平台,取长补短、增进合作,同时启发听众对可持续设计的认知和对设计助力双碳目标达成的信心。
“人工智能时代的系统设计”公开课
“人工智能时代的系统设计”公开课将于2022年12月8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B展厅召开。一场打破旧有专业壁垒,创立新生关系的新技术革命已经到来,人工智能正逐渐生根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同蒸汽时代的蒸汽机、电气时代的发电机、信息时代的计算机和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推动人类进入智能系统时代的决定性力量。
运用人工智能进行设计探索大有可为。我国有巨大的数据资源,有几乎最优秀的信息和互联网基础设施,有最大规模的互联网用户,有最丰富的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人工智能在经济模式创新和产业变革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但是,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本公开课引导学生探索人工智能在各式生活场景、生产场景、社交场景、知识场景、消费场景的设计应用,这是未来一代设计师面临的巨大机遇和挑战。
“设计策展的未来角色”公开课
“设计策展的未来角色”公开课将于2022年12月9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B展厅召开。这一公开课邀请全球设计博物馆策展人、设计收藏研究者、理论学者及策展教育者共同讨论设计策展的未来角色与责任。伴随着工业时代的诞生,“设计策展”为设计的解读与传播提供了有效的技能与实验渠道。随着智能时代的发展,建立在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基础之上的“设计策展”扩展了原有的应用场景与学科边界,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跨文化、跨学科的策展话语,也成为书写设计史的一种途径。公开课旨在回顾设计策展的历史路径,从而以多元视角来拓展当代设计策展的潜力,展望面向未来延展的多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