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麻阳苗族自治县黄桑乡依托地处锦江与电站上游独特优势,利用丰富的水域、水草资源,以“村集体+农户+产业融合”模式为核心,推动了全乡万羽白鹅养殖,走上了一条从传统散养向规模化、品牌化跃升。
季春时节,位于黄桑乡空石溪村的麻阳秦禾生态家庭农场生态白鹅养殖场,上百羽白鹅成群结队,游弋山塘,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构成一幅产业兴旺的乡村画卷。
养殖场内,上千羽幼鹅健康活泼,围绕在食槽、水槽旁,急切而专注地啄食、饮水,清脆的叫声此起彼伏。养殖场负责人、一身蓝色工作服的张浩男拎着新鲜采摘的草料给幼鹅喂食,酷爱吃鹅肉的他坚持自主绿色种植草料,以“草料+谷物”四合一的喂养方式与野外放养,保证鹅肉质鲜美。张浩男说:“我现在种牧草,以草为主,以玉米粉和麦麸、谷子作为40%,吃完东西放到野外去,让它们自然运动。”
麻阳秦禾生态家庭农场生态白鹅养殖场于2024年9月竣工,由村集体参与投资建设,这一养殖场自今年正月起开始养殖首批1200只鹅。
近年来,空石溪村积极探索“支部+企业+养殖大户”合作模式,致力于发展村集体经济与庭院经济。如今,养殖白鹅“热潮”在村里掀起波澜,村民纷纷加入养鹅队伍中来,家住空石溪村一组的张青洪,养殖白鹅已有三年,每年四批80多羽白鹅为他增收近万元。
空石溪村还有着广泛的山地资源,白鹅养殖场目前已在山坡上栽植了数十亩皇竹草、玉米等,作为大发展的基础,将在夏秋两季两批养殖中将数量增至3000羽。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全乡白鹅产业发展,我们依托现有资源优势,规划在乡内建立鹅苗孵化厂一个,鹅苗托温室两个,成品白鹅养殖厂四个,腊鹅加工厂1个,通过白鹅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黄桑乡乡长滕四化对白鹅产业发展胸有成竹。
当下,麻阳黄桑乡有桃花村、空石溪村、旧县村、郑家潭村四大养殖基地,每个基地年均养殖三批次,每批次可出栏5000余羽,年总产量出栏约3—5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