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5日,随着《宝鸡特色饮食制作规程岐山醋》地方标准正式实施,这项承载着周文化基因的非遗技艺,正以标准化重塑产业格局,为岐山“一碗面”经济注入新动能。
岐山醋的独特风味,源自北纬34°的黄金种植带。标准明确,岐山醋必须以岐山本地小麦为主料,搭配玉米、高粱,按(1~5):(1~3):(0.5~1)的比例混合粉碎。辅料选用麸皮、稻壳,发酵剂则采用大麦、小麦、豌豆按6:3:1配比制成的大曲。这种“五谷杂粮+大曲”的组合,经选料、蒸煮、糖化、酒化、固态醋酸发酵等12道工序,最终在陈酿中沉淀出红褐透亮、酸而不涩的独特口感。
岐山醋的标准化实践,通过“技术标准+产业政策+市场运营”三轮驱动,将地方特色转化为“可量化的品质资产”,既守住“地域特色”的魂,又接上“现代产业”的轨。这种“小醋瓶里的大经济”,让岐山从“食醋产地”升级为“食醋产业生态中心”,证明传统产业的标准化不是“抹杀个性”,而是“让个性以更稳定、更强大的姿态走向市场”,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为推动标准落地,岐山县打出“组合拳”,科技赋能引导企业引入超滤膜过滤、高温瞬时灭菌等现代化设备,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岐山天缘的3A级醋文化景区,将生产车间变为“透明工厂”,游客可全程观摩“蒸、酵、熏、陈、淋”的古法酿造。品牌共建,成立岐山醋产业协会,整合“岐山天缘”“周室王醋”等品牌资源,推动“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2023年,岐山醋通过农业农村部“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品牌价值突破5亿元。小作坊转型,针对320家小作坊,推行“庭院经济”模式,凤鸣镇八角庙村通过政府注资50万元改造车间,8户农户年增收15万元,未来计划扩展至30户以上。
“标准不是束缚,而是提升竞争力的利器。”岐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杨昊轩表示,通过“标准+监管”双轨制,全县食醋抽检合格率从2022年的89%提升至2024年的98%。
岐山醋产业已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集群效应,头部企业岐山天缘年产食醋6万吨,2023年销售额达1.2亿元,利税800万元,位列全国食醋行业八强。其研发的复合调味汁、醋冰棍等新品,成为“网红爆款”。宏丰醋业、岐鸣食品等企业通过技术升级,产品出口东南亚;百年美阳、令氏家外家等品牌则依托餐饮连锁,将岐山醋推向全国2000余家门店。文旅融合,岐山醋文化景区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带动研学、体验式消费2000万元。游客不仅能参与手工拌曲、淋醋,还能品尝醋粉、醋饮等特色美食。
岐山醋正以“一碗面”经济为纽带,编织千亿级产业链,30.6万亩优质小麦基地,每年为醋企提供稳定原料,醋粉、浓缩醋饮品等深加工产品,使附加值提升3倍;电商平台年销售醋类产品超5000万元,海外订单增长40%。醋产业直接带动就业1.2万人,间接拉动物流、包装等关联产业就业3万人。
从宫廷祭器到世界共享,岐山醋的变迁史,正是传统产业现代化转型的生动注脚。当古老的醋香与新时代的标准化浪潮相遇,碰撞出的不仅是舌尖上的惊喜,更是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的无限可能。这坛“液体黄金”正书写着属于中国味道的传奇,让每一次品尝都成为一次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崔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