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6家银行走进襄阳高新区 18家企业抵押排污权共获得54.4亿元授信

​湖北日报 2025-04-16 11:37:49 阅读量: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 通讯员 江红胜

推动“绿变钱”和“钱促绿”融合发展,助力美丽湖北厚植绿色底色。4月15日,襄阳高新区集中式环境权益贷款银企对接暨现场签约会举行。6家银行走进襄阳高新区,18家企业通过抵押排污权获得54.4亿元授信。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71家企业办理排污权抵(质)押贷款,总贷款额12.53亿元,累计获得授信81.96亿元。据悉,此次银企对接活动,是湖北自开展排污权抵(质)押贷款以来,银行集中式授信额度最高的一次。

排污权交易倒逼企业绿色发展

环境权益交易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绿色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关键载体。其中,排污权是排污单位按照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经生态环境部门核定允许其在一定期限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2010年6月,湖北获批为国家首批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将排污权交易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提高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环境准入门槛,能有效促进相关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排污权交易旨在让企业珍惜有限的排污权,减少污染物排放。随着全省环境资源要素指标的日益稀缺,湖北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的推进,进一步倒逼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和生产技术革新,有利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湖北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副总经理余秋兰介绍,湖北省排污权交易日趋活跃,截至目前,全省8022个项目参与排污权交易,累计交易金额12.9亿元,交易主体数量及成交价格均呈上升趋势。

抵(质)押排污权解企业燃眉之急

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推动“绿变钱”和“钱促绿”融合发展。所谓“绿变钱”,就是优化制度安排,实现生态资源资产化;所谓“钱促绿”,就是发挥绿色金融功能,更好支持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和低碳转型。

业内人士认为,从全国来看,目前“钱促绿”比较成熟,而“绿变钱”尚处于探索阶段。此前,湖北率先突破传统融资模式,将碳排放权、排污权、碳汇收益权等环境权益转化为可质押的金融资产。

为拓展排污单位融资渠道,湖北于2022年6月开展排污权抵(质)押贷款。余秋兰解释,简单而言,凡是参与排污权交易的企业,都可以交易后的排污权作为抵(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

新抵(质)押物的出现,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去年12月,襄阳某机械设备公司急需用钱扩大生产,而其固定资产已全部抵押给银行用于其他融资。“在传统贷款途径难以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我们发现这家公司是排污权交易企业,当即推荐他们申请排污权抵押贷款。”湖北银行信贷管理部总助张璋介绍。

经湖北环境资源交易中心登记确权,该公司于去年12月17日申请贷款,12月27日500万元就到账了。“这家企业的负责人感叹,真没想到能用上一个新奇的抵押物。”张璋说。

银行授信助企业扩建绿色新厂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田啟介绍,此次银企对接活动之所以选择襄阳高新区,因为襄阳高新区是湖北唯一的全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园区,且取得了一定试点成果。

去年,襄阳高新区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创历史新高;相较2020年,该区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0%,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5%。

位于该区的襄阳市志达海成专用车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新能源轻型商用车上装开发、制造的企业。通过采取工艺改进和末端治理设施升级等手段,志达海成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扩大了产量空间,大幅降低了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量,提升了竞争力,不断拿下新的客户。今年,志达海成预计生产各类新能源轻卡上装4万台,是目前国内新能源商用车上装交付量排名领先的企业。

“这次我们获得了兴业银行1亿元授信,这笔贷款来得恰逢其时。”该公司总经理杨波说,这几年公司发展较快,但厂房大部分来自租赁,因此走传统贷款途径缺乏抵质押物。有了这笔授信,志达海成将用于投建新工厂、购买先进设备,届时新工厂可全部使用光伏和电能,年产新能源轻卡上装有望达到20万台。

“我们坚信发展生产和减污降碳是不矛盾的,这些减污降碳措施的实施,不仅解决了排污总量限值压力,还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带来了市场和环保的双重收获。”杨波认为。

“政府职能部门要做好绿色后盾,让市场环境‘优’起来;企业要争做绿色先锋,让环境权益‘值’起来;金融机构要当好绿色‘桥梁’,让环境权益活起来。”田啟希望,更多企业能通过环境权益抵(质)押获得低成本资金,在绿色转型中抢占先机,让更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责任编辑:胡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