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江南
截至2月26日9时,蜜雪冰城(证券简称“蜜雪集团”,股份代号02097.HK)公开发售环节认购结束,融资认购倍数达到5125倍,认购金额达到1.77万亿港元。这一认购金额已经超过了港股历史上的“冻资王”——2021年2月上市的快手,创港股新纪录。
此前,蜜雪冰城披露全球发售公告,宣布公司将于3月3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招股书显示,蜜雪冰城是一家领先的现制饮品企业,聚焦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质平价的现制果饮、茶饮、冰淇淋和咖啡等产品。截至2024年12月31日,蜜雪冰城拥有46479家门店,是全球最大的现制饮品企业。2024年,蜜雪冰城共实现饮品出杯量约90亿杯,实现约583亿元的终端零售额。
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而言,门店规模越大,管理难度及复杂性也会越大。蜜雪冰城带着4万多家门店奔向上市,其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发挥了关键作用。
完善管理,将食安保障纳入全产业链
为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制度落实执行,写好食安“必答题”,蜜雪冰城建设了包括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门店安全风险管理等在内的47项制度规范,搭建了覆盖采购、研发、生产、仓储、物流及门店运营等环节的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将全链条各大环节纳入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之中,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制度落实执行。
蜜雪冰城专门成立食安管理部,带领不同业务部门相互配合,明确各涉及食品安全业务环节的职能职责、工作流程、管理要求以及质量与效率要求等,完善各项食品安全管理长效责任机制,以预防控制全链条食品安全风险。
供应商管理方面,对于关键原料供应商,蜜雪冰城重点考察其生产能力、质量保证体系、环境和社会风险控制能力。蜜雪冰城定期进行供应商考核,依据供货情况、客诉反馈等,进行定期性与临时性结合的现场审核,并依审核结果执行相应处置措施。
原材料把控上,蜜雪冰城自建工厂和供应链,自产核心原材料,其旗下大咖国际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原料基本覆盖现制饮品领域全品类食材。原料到货后,质量人员按验收标准取样检验,合格后按存放标准入库储存,生产领用前还会进行实验室理化检测、微生物检测等,合格方可进入生产环节。同时,与农业科技企业合作,提供农资保障,搭建农残全流程溯源体系。
产品研发上,蜜雪冰城确立新产品开发管理全流程标准与控制要求,明确测试流程与评估标准,规避预防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风险。仓储物流方面,则打造从工厂到门店的高效数字化物流体系,将全国仓储体系与本地化城配服务深度结合,减少损耗并规避食品安全风险。
门店管理方面,蜜雪冰城开启食安管理新模式,全国门店升级完善“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建设,通过智能摄像头系统实时研判和追踪食品安全风险,门店加盟商和总部能实时查看门店画面,系统可自动识别违规行为并警示。
加强培训,落实终端门店食品安全
食安培训是蜜雪冰城培训体系的核心,分为两大体系:一方面由培训中心负责门店端工作人员的食安培训及考核,包括门店开业前及开业后定期的食安培训;一方面由食安管理部,负责公司经营顾问、稽核等从事与质量安全相关工作岗位人员的培训赋能与考核验证,确保持续提升专业技能素养,保持岗位胜任力,更好地为门店开展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此外,蜜雪冰城还通过举办食安管理培训,累计参训数万人次,强化食安意识,提升食品安全落实能力。
招股书显示,蜜雪冰城的线下培训提供了一套全面、标准化的课程,涵盖饮品制作、食品安全及消费者服务等。在门店开业前,加盟商及其员工须参加为期十余天的集中培训并通过考试。2024年前9个月,蜜雪冰城的加盟商及其门店员工累计参与线下培训超过27万人次。
围绕“预防为主、全程控制、全员参与、持续改进”16字食品安全方针,蜜雪冰城持续建设食品安全文化基础,通过多种渠道开展食品安全宣贯培训,还前置性地将食品安全管理纳入加盟商开发的全过程,并对门店运营过程中的主要管理动作标准等进行明确,建立《门店图文标准手册》,划定15条食品安全红线,制定《食安小红本》,让门店实际运营者充分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树立食品安全意识。
此外,蜜雪冰城推出自主研发的“蜜学堂”在线学习APP,围绕食品安全开设各类课程,包括解读《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知识专项培训、食品安全红线排查等,完善食品安全线上课程体系建设,并依据内外部环境变化持续优化。
自2021年开始,蜜雪冰城每月进行食安自查,发布门店检查报告,并通过蜜雪冰城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公示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蜜雪冰城始终以“简单,专注,做受人尊敬的百年品牌”为企业愿景,用“真心”打造“真产品”,积极承担责任,在守护食品安全的道路上行稳致远,默默地践行着对消费者的承诺,这也将成为蜜雪冰城走得更稳、更久、更远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