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西单商场停业倒计时,老顾客告别:这里见证了我人生所有重要时刻

新京报 2024-12-26 06:36:24 阅读量:

“西单商场停业改建倒计时6天”。12月25日,记者在西单商场一层进门处看到,商场贴出的大幅广告牌每天更新着停业时间——2024年12月31日,已经94岁的老西单商场,将迎来转型的重要时刻。

12月16日,西单商场发布停业公告,将经营至12月31日营业终止,随即全面启动更新改建升级工程。不少老顾客闻讯赶来淘货,与老商场做最后的道别。今年已经56岁的杜锵从丰台过来,特意叫上姐妹来扫货,“听到西单商场要停业改建,我心里感觉空落落的。小时候父母老带着我来,现在我也是西单商场的会员。这里见证了我人生所有重要时刻。”杜锵说,不过她更期待改建后的新商场。

根据此前王府井集团发布的公告,新商场定位为“都市新生活引力场”,将转型为集时尚零售、品质餐饮、社群娱乐、人文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服务中心。

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西单商场将在2024年12月31日营业终止后停业,全面启动更新升级。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

“已经十多年没有见到这样的景象了”

25日下午,记者来到西单商场,看到门前贴出了停业公告。“12月31日停业改建相约明天”“未来蜕变重生”等广告牌和醒目提示语出现在楼体上。

走进商场,一楼原先的柜台已撤掉,全场变成了大卖场的模样,过道上方挂满“闭店出清再升级”的海报。各商家都启动了甩卖出清活动,“全场1-2折起”“全场特价”等折扣标签随处可见。

“桑蚕丝的夏凉被只剩最后一床了,599元。”一名经营床上用品的商户正在向顾客推荐,原先售价两千多元的春秋被现价780元。“这几天我都快卖断货了,每天早上,叔叔阿姨们都顶着大门儿,商场一开门全都冲进来了。”商户告诉记者。

“这会儿算人少的,早上人最多,过道都挤不动。”一名经营服装的商户说,“已经十多年没有看到这样的景象了。”

杜锵听说西单商场要闭店了,就约上姐妹过来“打卡”。她是西单商场的会员,收到了商场将在12月31日停业的短信。“原先我也经常过来逛,也没有特别想买什么东西。没想到这次过来是道别。”杜锵说,这里是陪着她长大的地方。小时候,父母经常带着她来西单挑布料回去做衣服,这里花样多,品质也有保障。尤其家里要购买或更换电器,一般都是直奔西单。

“我与我爱人还在谈对象的时候,他就把工资卡给我,建议我趁年轻购买相机。我俩直奔这里,两个人凑钱买了一台海鸥相机。”杜锵回忆说,几百元的相机在那时候是高档货,相机买到手后,他们拿回家给全家拍了照,“我还记得拍照时我爸拿着台灯当照明灯,你看每张照片上都有影子。”杜锵翻出她手机里存着的照片给记者看,30多年前的老照片里,她坐在丈夫旁边笑靥如花。

杜锵翻出她手机里保存的老照片,这是她和丈夫在西单商场买的第一台海鸥相机拍下的照片,台灯充当照明灯,照片里两人的影子清晰可见。新京报记者陈琳摄

“可以说西单商场见证了我人生所有重要时刻。”杜锵说,结婚时的服装家电,给孩子备下的婴儿服装、玩具,孩子长大后买的体育用品,这些商品都是出自西单商场。在这里,她还买了自认为是人生中第一件奇葩商品。“1993年刚刚兴起跑步机,我花了1500多元从西单买回家一台,全家人都说我脑袋抽风了。”她说,原先的跑步机底部全是大钢轴,跑起来声音哗啦啦响,被家人认为扰民,没跑两天就被收纳到阳台,当作晒衣服,晾大白菜、大葱的架子。“一直到孩子快10岁让收破烂的收走,底下的钢轴都生锈了。”说起跟西单商场的往事,杜锵滔滔不绝。

“兜里不能有钱,一有钱就想来西单。”今年59岁的王艳文说,童年和少年的记忆里都有西单,上学时,她总是到正对着商场大门儿的餐车买烤鹌鹑,一只三四块钱,有时候自己吃,有时候拿回家和妈妈分享,或者在旁边的庆丰包子铺买上二三两庆丰包子带回家。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家里有缝纫机,妈妈和大她9岁的姐姐会做衣服,她还记得上小学时,姐姐从西单商场买来布料,给她缝了一件三粒扣的小西服,“由于布不够最后缝了两个假兜盖,穿到学校去被老师看见了,老师特别喜欢,也去西单买来布料拜托我姐姐帮忙缝一件一样的。”

上班后,西单有夜市,她经常和同事下班后过来吃羊肉串。印象中西单商场三楼有侨汇商店,需要侨汇券才能在那里购买东西。蛤蟆镜、法式风格的连衣裙、宽垫肩的西服,侨汇商店满足了她年轻时对时髦的追求。

“小时候的羽绒服都是妈妈带我来西单商场买的”“我工作后的第一个月工资在西单商场买了人生第一双皮鞋”……在商场入口处,“重温西单记忆”历史回顾展收集了许多市民的留言。一些市民还写下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重建后的西单商场能早日回归”“希望恢复启明茶社等具有西单特色的文化品牌”。

12月25日,市民在西单商场选购折扣商品。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

三次改造转型,从传统商场转变为现代百货

公开资料显示,西单商场的前身始创于1930年。1941年,西单北大街从南到北相继建成福德、益德、惠德、厚德、福寿和临时商场,统称西单商场。80多岁的陈大爷回忆,“当时热闹极了,小吃店、饭庄、茶社、洋货店、照相馆、咖啡馆、舞场、电影院,这里什么都有,可以说是北京西半城的繁华商业中心。”1972年,西单商场员工自行设计、施工,建起了“争气楼”──西单商场营业大楼,1978年正式对外营业。

据了解,已经走过94个年头的西单商场曾历经三次大规模改造,第一次是西单商场职工自建“争气楼”,使其跻身北京四大商场之一。1994年至1995年,西单商场进行了一年多的扩建和改造。改扩建后的西单商场营业面积达2.7万平方米,成为一座功能齐全、具有现代化结构的新型商场,也是当时北京最大的百货商场。2003年底,西单商场完成了第三次大规模的改扩建装修,营业面积扩大到3万余平方米。2004年至2005年,集百货、超市、美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西单商场,实现由传统百货向现代百货的转型。经营商品超过8万种,也成为北京市规模最大的零售商场之一。

“我父亲在盖‘争气楼’时受伤,一条腿半月板折了,做了手术,所以我记忆非常深刻。”已经从西单商场退休的老员工张国丽说,那个时候她还不到10岁。1982年,张国丽来到西单商场工作,在这里一直干到退休。“全北京市四大商场中,我们连续8年销量位居第一。”现在说起来,张国丽仍然难掩自豪。

“早上开门时,门口堆满人,甚至有人趴在门上观看。我们在二楼就听着,只要门开了,人就往里冲,每个人都跑到想买东西的柜台去。”张国丽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尽管皮鞋、手表、无线电收音机已不少见,可货源仍不丰富。尤其是一些高端货,总会引起“疯抢”。商场里总是人山人海,到中午饭点儿了,员工拿着饭盆儿在过道里挤来挤去,“劳驾,劳驾!让我们过一下!根本走不动。”张国丽说,来货时,他们都害怕在柜台售货。卸货以后直接在小广场或者找个空地就开始卖,半天就卖光。“要是摆柜台上,真怕顾客给挤坏了。”

老员工任月征是1979年底退伍后加入西单商场成为一名售货员。到商场工作一年多后,她开始在西单商场卖黄金。“当时黄金非常火爆。早晨商场还没开门,外面已经排起了大队。每天都是如此,那时候还不能多买,像戒指一个人只能买一个,为什么?因为没有那么多货。”任月征说,最开始黄金卖63元一克,每天他们点钱点到手软,“尤其是冬天点的时候,最大面值10元一张,蘸上水又冷,手上全裂了一个一个的小口子。”

任月征说,商业领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造。像她当年站的黄金柜台,基本每3年到5年进行一次改造升级,增添灯光设计,给顾客新鲜感。如今西单商场即将迎来一次最大规模的改造,已经退休十几年的任月征非常期待,“我们赶上了西单商场最辉煌的时代,现在西单商场已经有快100年的历史,我们希望西单商场还能创造下一个100年的辉煌。”

将转型为综合性商业服务中心

西单商场即将迎来第四次大规模改造,实现由百货商场向综合性商业服务中心的蜕变。

据了解,西单商场现有的建筑,是由几个楼拼起来的,主要包括北侧的北楼,南侧的主楼和东侧的附属楼。整个建筑年代不同,其中,南侧和东侧的附属楼是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北侧的北楼是上世纪90年代建造。经过多年的使用,主体建筑结构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同时机电设备也出现老化,因此西单商场的改建项目几乎是在原地拆了重建。此外,西单商场的建筑年代较早,当时在设计建造时并未考虑停车问题,这也成为制约商场发展的短板。在这次改建过程中,将对商场进行整体的下挖。

根据王府井集团此前披露的改造计划,西单商场更新项目面积约6.5万平方米,未来规划地下两层作为停车设施,其余面积将作为经营空间。其中,地下一层将打造“西单记忆1930”文化街区,引入文艺演出等文化体验业态,讲述西单故事和北京故事。据此前披露的设计图来看,未来新项目外立面将全部改成玻璃幕墙,尤其在夜晚,楼内的灯光可以透出来,夜景会更加漂亮。

由于西单商场是有94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新项目将在“西单商场”老字号招牌基础上进行创新,打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品牌。据悉,新商场的主要目标客群为22岁-55岁中青年,希望通过中青年客群的吸引力,带动老年人和儿童等家庭消费。

西单商业街连廊正在进行升级改造

此外,记者注意到,西单商场大门外,正在对西单商业街的连廊进行整体升级改造。

西单商业街的连廊正在进行整体升级改造。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

目前多座天桥处于封闭施工状态。完工后,沿街主要商厦的二层店铺将成为“新首层”,这种“双首层”业态将整体提升西单商圈活力,也极大方便游客沿着连廊打卡多家商场。

今年3月,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西城分局发布关于西单连廊空间系统提升项目的设计方案公示。根据公示方案,西单连廊升级改造后,游客通过连廊可直接通达多个商场和大厦,南至西单更新场、君太百货以及汉光百货,北至电信大厦、西至友谊大厦。

在约50万平方米的商业区域内,连廊、廊桥和通道四通八达,不光二层商铺能成为“新首层”揽客,各个商场的旗舰店、首店之间的流动性也将更高,为西单商圈注入新活力。

老牌商场正在加速调改,今年已完成15个传统商场改造

除了西单商场,北京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双安商场、当代百货等商场今年也陆续启动了调改计划,通过优化业态组合、提升品牌质量、打造特色空间等方式,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这些调改不仅提升了商场的竞争力,更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

今年10月,开业30年的北京双安商场已全面启动不闭店改造升级,预计年底外立面全新亮相,明年春节前商场内部3至5层将完成品牌升级改造。

据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北京市商务局出台了《北京市商圈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年)》,持续深化商圈改造提升行动,实施“一圈一策”,不断实现商圈的功能迭代、空间优化和业态升级,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快推进改造升级项目落地。截至目前,新一轮商圈改造提升行动已经完成了40个商圈既定的改造升级任务。今年,全市已完成西直门、西北旺等15个商圈改造提升既定任务。

在传统商圈的改造中,房山区熙悦天街·熙悦荟项目获2024年度城市更新最佳实践,东城区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朝阳区DT51购物中心、朝阳区赛特购物中心、海淀区五棵松万达广场项目被评为2024年度城市更新优秀项目。

朝阳区赛特购物中心改造为赛特+购物中心,于2023年开业,凭借其精准的定位与用心运营,已迅速成长为北京CBD新社交聚场及京城精致餐饮地标。餐饮是焕新后的赛特+的全新特色,重张后的一年里,赛特+相继迎来了多家米其林、黑珍珠等级餐厅的开业,客流及销售都在稳步增长。以今年3季度对比开业期(1季度),客流提升近70%,销售提升超过30%。涮肉、上海菜等多家正餐月销售额都达百万元,餐厅最好的成绩达到单天销售15万元以上。

商场密集“上新”,表明投资者有信心

临近年底,北京多家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密集“上新”。上周末,亦庄龙玥城、海淀大悦城、平谷万达广场接连开业;“老动批”迎来“新地标”——“JKFUN”商城;本周末,石景山和美汇、望京万象汇即将亮相。

从几个新商场开业以来的客流情况看,沉浸式消费、融合式体验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和喜爱。如龙玥城开业几天来,海洋馆及乐立方等体验业态客流非常大,大多数体验业态的商业内容均是在限流的情况下持续火爆到闭店。“比如乐客9D元宇宙飞行影院、MR卡丁车、VR大空间开业效果非常火爆,9D影院每天到中午时,全天的放映就已约满了。”龙玥城相关负责人说。海淀大悦城12月21日开业首日客流突破21.6万人次,销售额突破1777万元。

“这些消费新业态的发展折射出居民消费理念的改变。”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说,过去消费者将性价比放在第一位,但现在更多地追求品质生活,基本的生活消费占比逐渐降低,服务消费、体验类消费占比在提升。

他表示,实体商业仍有相当庞大的市场和体量,大型的综合购物中心依然是消费者“一站式”购物的主要选择。

如何看待大型商场密集“上新”?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表示,“新建或改造大型商场,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和比较大的投入,这表明投资者对未来的消费市场有信心。”他表示,北京不但有两千多万的常住人口,还有数量庞大的国内外游客,要满足这些消费群体的需求,就需要各种各样的商业形式。此外,他认为,元旦、春节等假期临近,大型商业综合体选择在这个时段集中开业,将进一步丰富假期购物消费场景,对北京市的消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助力市场回暖。

一些项目负责人也看好北京商业消费的前景。龙玥城商业内容规划及招商负责人、北京国盛兴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娄云告诉新京报记者,项目组对周边客群进行调研分析发现,亦庄地区居民呈现年轻化、商务客群基数庞大等特点,他们对新潮、好玩的体验型业态有着旺盛的需求;体量大也成为能够吸引远端消费者一大优势。

龙玥城开业当天,两个多小时就涌入了5万多人。娄云说,这超过了她的预期,“近些年来实体商业确实不容易发展,我总是告诉团队不要唱衰。北京有非常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只要有内容,消费者还是很愿意来。”

新京报记者陈琳

责任编辑:胡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