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这个经验,
去超市或者农贸市场买生鲜肉类,
在灯光下看起来颜色很好、很新鲜,
可拿回家再一看,
却不是那么回事。
这是因为商家使用了
俗称为“生鲜灯”的灯光。
对此,市场监管总局7月22日发布的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明确
不得使用此类照明设施
误导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感官认知。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的管理办法规定,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来误导消费者。
灯亮肉更鲜?摊位上的“美颜术”
在农贸市场买过菜的消费者恐怕都对生鲜摊位上一排排具有“美颜”效果的生鲜灯不陌生。用“生鲜灯”遮丑后,即使不怎么新鲜的肉类蔬果也能变得光鲜水灵,但消费者买回家却原形毕露。
生鲜肉类摊位和柜台普遍使用这类照明设施,也就是俗称的“生鲜灯”。肉类在“生鲜灯”粉红色灯光照射下,会显得更加鲜嫩且色泽饱满,而自然光或者普通灯照射下的生鲜肉,色泽就黯淡了许多。
此前有媒体报道,市民自己在菜市场明明买了颜色鲜艳、富有光泽的鲜猪肉,拿回家后发现猪肉的颜色变了,感觉不怎么新鲜了,“都不认识了”。
原来,这些猪肉,都是被摊主用生鲜灯“美颜”过了。
有市民表示,早就发现这个灯光的问题了,在摊上选的肉红彤彤的,新鲜得很,结果拿回家就变了个色,虽然不是肉坏了,但是看起来就没有买的时候那么好看了,后来观察了几次就发现是商家灯照的问题。
不仅是肉类,有些菜市场连蔬菜类也被生鲜灯照着,特别是一些比较贵的水果,比如车厘子,被灯一照,看着鲜嫩欲滴,简直像才从树子上摘下来的,但是拿回家后简直就是“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区别。
记者探访济南市场:仍普遍存在
7月25日,在济南八里桥蔬菜批发市场,“桃子被灯光照得太红了,都不是它本来的颜色了!”顾客看到鲜艳的桃子忍不住对商摊摊主说道。
记者注意到,在“生鲜灯”的照射下,桃子显得尤其鲜嫩且发红。而在自然光的照射下,桃子就是呈黄色。
“这是因为灯光的原因,这俩西瓜是同一品种。”在八里桥蔬菜批发市场的另一个水果摊上,同一品种的西瓜在不同灯光的照射下,西瓜瓤的颜色也不同。“生鲜灯”照射下的西瓜瓤颜色格外红,而在白色灯光照射下的西瓜瓤就正常了许多。
不只是八里桥蔬菜批发市场,记者走访济南多家菜市场和超市注意到,不少生鲜肉类摊位和水果摊位使用“生鲜灯”。肉类在“生鲜灯”灯光照射下,会显得更加鲜嫩且色泽饱满,而自然光或者普通灯照射下的生鲜肉和水果,色泽就黯淡了许多。
记者注意到,除了肉类产品专用的“红白光”生鲜灯外,还有“绿白光”的“专业蔬菜灯”,专供熟食产品使用的“红黄光”生鲜灯,以及“加红”“微红”等多款颜色的生鲜灯。还有“生鲜灯带”“生鲜灯条”“生鲜灯管”等多种款式,价格在20元-200元左右不等。记者随机点开几家店铺,查看评论发现,多数卖家都是做食品生意的店主,不少人评价“灯光照得菜品特别有食欲”“照得水果很好看”。
被禁生鲜灯:淘宝商家月销4000+
消费者遭遇的背后,是“生鲜灯”的火爆销量。据上游新闻报道,以“生鲜灯”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系统推荐的某广东中山卖家售卖的“生鲜灯”月销2000+,另一家售价25元起的广州卖家宝贝页面图则显示,“终身售后”,该宝贝月销4000+。记者登录多家电商平台,发现这种专用于超市、市场照明的LED灯,有的叫作工程灯,有的叫超市轨道灯,但更多的则标称为超市“生鲜灯”。销量排名前7的商品,每一家的历史销量基本都超过2万台。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这些“生鲜灯”的价格大多在百元以内,有些售灯商家不仅宣称“好卖相,才会有好生意”,还提供了产品使用前后鲜明的效果对比图以及具体的用灯指导。“生鲜灯”成本低、使用方便,某种程度上又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因此很受经营生鲜食材的商家欢迎。一买家评价说:“这种灯的确能‘遮丑’,用和不用效果确实不一样。”
不得使用!新规定来了!
虽然消费者对“生鲜灯”质疑了多年,它却一直游离于监管之外——此前没有相关法律或文件,对商超、生鲜市场的灯光进行规定。法无禁止即可为,市场监管部门在日常执法检查时,除了重点检查食品来源、检验检疫合格证等与质量相关的事项,并不能检查商家如何使用灯光,只能强化诚信引导。
针对消费者被“生鲜灯”误导购买到不新鲜的肉类而引发纠纷和投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只是频发消费提示,教消费者如何避开“生鲜灯”误区。
如今这一状况即将迎来改变。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此次公布的《办法》特别增加了对销售场所照明等设施的设置和使用要求,明确提出了“生鲜灯”的使用规范。这一《办法》将自今年12月1日起施行。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办法》提出,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
这是必要的制度堵漏,有了这一明确规定,市场监管部门便可依法纠偏,严格禁止使用“生鲜灯”,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依托灯光掩盖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误导了消费者,消费者也有权有依据进行索赔,维护正当权益,令行禁止是必要前提。
四招避开“生鲜灯”误区
除了“生鲜灯”这样的“障眼法”,在近日高温多湿的天气影响下,也难免买到不新鲜的产品。如何购买到放心的产品呢?有这四招就够了!
一“查”。在购买生鲜猪肉时,注意查看经营者是否能提供当天的“两证”,即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购买牛羊肉时,注意查看经营者是否能提供当天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检疫标识。
二“看”。在购买果蔬肉类等食材时,最好到自然光源或日光灯下辨别新鲜程度,不受灯光干扰,采用多看的方式,仔细辨别商品品质。
三“摸”。用手指轻轻触摸肉质,如果表面粘手甚至拉丝,手指压后的凹陷恢复慢或不能完全恢复、弹性差,就说明不新鲜。
四“闻”。肉类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后会产生氨类物质,如果闻到有氨味等腐臭异味时,无论灯光下颜色有多鲜亮,都不要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