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7月19日消息(记者苏莉实习生何春燕)“头枕”碧水、“背靠”青山的海龙村位于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近年来,海龙村依托中国沼气博览园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农旅产业,促进乡村文化振兴,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头枕”碧水、“背靠”青山的海龙村(央广网发射洪市文旅局供图)
走进海龙村,“中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标识牌便映入眼帘。沿着一条蜿蜒的村道前行,路两旁一幢幢整齐鲜亮的民居古朴典雅、错落有致,处处呈现着朴实无华但又温馨安逸的田园风貌,吸引了众多前来度假的游客。
海龙村,曾经是一个沼气建设大村。据安居区海龙凯歌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海龙村第一书记吴春花介绍,1970年,原凯歌公社海龙村建成第一代第一口沼气池,率先实现全村、全乡沼气化,引领农村地区“能源革命”的示范效应使其声名远播,并为四川赢得“沼气之乡”的美誉。
如今,废弃的沼气池焕发新机。据悉,海龙村将文化元素与多元业态培育相融合。创新共富之源、凯歌公社、幸福乡村三大主题区建设,实现文态、业态、形态、生态“四态相融”,彰显凯歌公社的特色文化底蕴。同时,活化利用保留完整的沼气使用、人民公社等遗迹,建设公社食堂、沼气博物馆等,打造中国首家以沼气IP为主题的文旅项目、四川省内首家非遗文化及非遗研学基地,形成特色“沉浸式怀旧游”IP,驱动乡村旅游、研学教育、专业培训等农文旅融合新型业态快速发展。
整齐鲜亮的民居(央广网发射洪市文旅局供图)
以文化吸引人,以旅游留住人。园区打造的知青旧居、供销社、人民食堂等特色景点,也为游客带来了一波“回忆杀”。而当地的村民在园区里也找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一到节假日,村里的“公社食堂”要提前预约才有位置,特色农家菜被众多食客“翻牌”;村里的沼气陈列馆、公社老街等,吸引了省内外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回味乡愁。
沼气承担了海龙村的新使命——以沼气做引子,践行“双碳”目标,突出“低碳共富”理念,安居区携手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联合打造全省首个“低碳社区”。
“我村发展‘猪-沼-粮’低碳循环农业,将沼气技术与现代农业产业相嫁接。引进了华西生态集团,村企共建无废循环农业产业园,发展有机农业和‘稻鱼共生’‘稻藕共生’等生态种养模式。”吴春花告诉记者,海龙村与大寨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贵旺养殖场等合作开发大型生物质能源,促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产业向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转型,提升农产品品质品相和市场溢价。
此外,海龙村以沼气文化、公社文化等特色元素为核心,推动农林文旅融合发展。“我们与当地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如辛农民、舍得酒业、美宁罐头等,开发了凯歌系列农产品。采取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将海龙凯歌品牌推向全国。”吴春花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挖沼气文化历史资源,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联手农业农村部沼科所组建‘知青与沼气’研究课题,丰富提升沼气陈列馆文化内涵。聚焦高质量人居环境改善,建成300立方米中温沼气系统,实现粪污绿色处理,循环利用,持续擦亮中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