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陈训谦散文|我的启蒙老师

极目新闻 2025-04-23 19:46:03

我又一次梦见了我的启蒙老师。

他穿着一身成熟庄重的中山服,笔挺地站在讲台前,声情并茂地领着我们朗读课文。当我从梦中醒来时,泪水已湿透枕头,老师的身影在脑海中徘徊不去。

我出生并成长在农村,没有经历过幼儿园和学前班的教育。丁振玉老师是我步入学堂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我小学五年的启蒙老师。他是我们同湾子里的人,跟我还是姑舅老表关系。

记得那时的学校叫“耕读小学”,设在我家邻居的丁户人家。由于当时我年龄太小,玩性大,一下课就往家里跑,有时候玩得竟然忘记了上课,好多次都是丁老师把我从家里带回教室。

上学几天后,丁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两本新书,一本语文,一本算术。没过几天时间,我就把两本新书摸得不成样子,不是封面破了,就是里面的书页卷了边。更糟糕的是,我用笔在课本上乱写乱画,里面的部分文字、算术数字也都看不清楚了。丁老师发现后,把我叫到跟前,对我说,课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就像我们吃饭要用的碗和筷子,如果把碗打破了,把筷子折断了,那怎么吃饭呢?我们要学的东西都在课本里面,只有爱惜好书本,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说完后,他收回了我弄脏弄破了的两本旧书,把他的两本新书换给了我,还帮我把新书用厚皮纸包了起来。

从这以后,我把课本当作宝贝一样非常爱惜,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

上小学三年级时,“耕读小学”搬到了我们大队第四生产小队的余姓家里,离我家大约三里路远。每天上学放学,丁老师像兄长一样一路护送我。遇到下雨下雪,他总是先把我送到家门口,然后自己才回家。

丁老师既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在我的眼中,他学识渊博,满腹经纶,特别是他严谨的教学态度、耐心的育人风格和对学生的真挚关爱,令我深深敬佩。他把课文里的每一个字、每一组词、每一句话都讲得明明白白。他的课堂,既严谨又不失生动,总是能引发我们对语文的无限热爱与思考。听他讲课,不觉得枯燥乏味,总能感受到一种轻松与享受,他能将我们引领入神奇的世界,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他对犯错的学生从来不体罚。有一次,班上同座的两名学生为划座位界限而发生争执、扭打。他发现后,简单地训诫了几句,声音虽不高亢,却字字如锤,敲击在每个同学的心上。有一回,我跟母亲撒谎说身体不舒服,不想上学,在家贪玩了两天。上学后,丁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知道自己撒了谎,站在那里低着头,等待他的训斥。可他并没有对我罚站,还面带微笑地说,撒谎是孩子一种不诚实的行为,看来你已经知道错了,还是个好孩子。今后,要改变贪玩的习惯,把心思用在学习上。随后三个晚上,他帮我补习了耽误的功课。

在我的记忆中,丁老师的蓝墨水钢笔别有玄机。批改作文时,遇到灵动的句子就在页边画只振翅的鹤,若是用词板滞了,便勾朵含苞的梅。我的本子上常栖着墨鹤,直到有次敷衍了家庭作业,空白处竟蹲着只气鼓鼓的青蛙。课间,他把我叫到廊下,指着砖缝里挣扎的野菊:“你看它开得多费劲,可这份费劲就是好看。”顿时,我读懂了野草在石缝中尚能保持顽强生命的故事,同时,也明白了只要有恒心、毅力和耐心,就能够实现任何梦想的道理。

在一个九月的晨光里,丁老师穿月白长衫站在讲台上,衣襟别着枚铜制钢笔,整个人像从线装书里走出来的。那年我们刚升四年级,教室从低矮的民房搬进了大队修建的红砖大瓦房学校。新漆的黑板泛着清冷的光,他转身板书时,粉笔灰簌簌落在肩头,竟像落了层薄雪。

毕业季那年深秋的一天,班上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感恩母校”主题活动。“老师,在我成长的漫漫长路中,您如同一盏明灯,在我懵懂无知时,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感恩母校,母校是我成长的摇篮,您如同一把万能的钥匙,开启我智慧的大门……”同学们或朗诵诗词,或真情抒怀,互动感恩,场面温情动人。“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既是往日欢乐的终结,又是未来幸福的开端。愿你们从这里扬帆起航,插上梦想翅膀,飞向更为广阔的天空……”丁老师的声音有些哽咽,顿时,教室里回荡着断断续续的抽泣声,声音低沉而压抑,仿佛被巨石压住的溪流在挣扎、流淌。

丁老师从事乡村教师工作长达三十多年,他所教过的学生,如今有的是大学教师,有的是国家干部,有的是企业老板,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去年3月19日,丁老师走了,享年78岁。噩耗犹如晴天霹雳,在我脑海中炸响。回想起与他相处的时光,那些温馨的场景历历在目,让人久久沉浸在悲痛之中。

不知不觉,丁老师已经离开我们一年多了。我以“丁振玉”三字藏头,赋诗一首:“丁香树下忆师门,振铎春风拭泪痕。玉质金声今宛在,空庭立雪向黄昏。”

丁老师,请相信,天堂的路会有吉祥的祝福与您相伴,天堂的路会有家人的思念与您同行,天堂的路会有学生的书声与您作陪。

(陈训谦,爱好文学,先后分别在国家级、省市级媒体和网站发表新闻、散文、评论、诗词等5000余篇(首))

责任编辑:戴犇 值班主任:黄莹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