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万清平散文|一树桃花一树诗

极目新闻 2025-04-08 18:38:33 阅读量:

小区东边有一座桃园,约莫种植了上千株桃树。前些天还是枝黄树暮,转眼间就披上春的时装,远远看去,整座桃园已经沸腾,呈现深深浅浅的潮红。

乡亲们最看重桃花的绽放。桃花开象征着好运来,象征着新希望、新梦想。一年的日子能否红红火火,他们喜欢从桃树那里找答案、碰彩头。至今,仍传承着春节给桃树拜年的习俗,每年除夕,栽种有桃树的人家要为桃树披红挂彩,祈求新的一年桃花繁茂、鸿运盈门。有条件的人家会精心准备一道一尺长的红布条,包裹在树干上;一般家庭也要裁剪一片红纸,恭恭敬敬地用糨糊牢牢粘在树上,以示对桃树的尊崇,对花神的敬爱,那种仪式感,饱含着企盼和虔诚。

桃花开了,与桃花相关的农事、开心事接踵而至。迎桃花雨是必不可少的,一场春雨一场绿,几场春雨过后,小麦、油菜早已出落得水灵灵的。每年这个时候,父亲会与大伙一起把门前的塘堰疏挖得更深一些,将肥沃的塘泥挑到田间地头,为庄稼备好营养土,给桃树施农家肥,补充营养,迎接鲜桃的丰收。培过塘泥的桃儿吸天地水的精华,鲜嫩甜脆,不要人夸好颜色,自带精神赛蟠桃,着实令乡亲们引以为豪。

最令人振奋的莫过于捕桃花鱼。“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比起张志和诗中的“烟波钓翁”,我们的捕鱼方式更接地气,更有春味。沉闷了一冬的鱼儿经不住桃花的诱惑,此时都跃跃欲试,几场桃花雨令它们活力倍增。那些年我也跟着父辈们捕桃花鱼,卷起裤管,下到寒冷刺骨的泥水中,刚开始冻得跳脚,经不住鱼儿召唤,几上几下后逐渐适应水温。而此时的鱼儿最喜欢到人腿边活动,蹭人体的温暖,哪知鱼儿无意,人却有心,一条条活蹦乱跳的桃花鱼就这样被擒拿上岸,成为我们最爱的鲜味。

桃花开放时节,总是充满着仙气、运气,也充满着人间的烟火气。“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读王维的《田间乐》,仿佛置身于桃花仙子营造的仙境,令人羡慕那如诗如画的化外生活。而吴融“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的《桃花》诗,又给人无限美好的心灵慰藉,想象着那层林尽染的烂漫,与春光相映成趣的美景,如同令人神往的桃花源。明代唐伯虎与桃花的故事则充满人间的烟火气息,这位自称“桃花仙人”的风流才子酷爱桃花,既临花作画,又以花沽酒,在《桃花庵歌》中,他略带几分得意,“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醉罢,复坐花间,同呼吸、共营生,令人叫绝。

其实,桃花有很多可亲可爱之处,全身都是宝哩。桃花具有“令人好颜色”的功效。采集新鲜的桃花晒干,保存,用来泡茶、泡酒,可淡化面斑,修护肌肤。孝感有桃花古驿,“百里桃花相映红,千年古韵流芳浓”,古驿人首创的桃花粥能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制作并不复杂,采集新鲜桃花,洗净,先把糯米、红枣放入锅中煮熟熬稠,再加入适量桃花,微炖十分钟即可。现代科技又为桃花食用开拓新路径,上海生产的桃花酥闻名遐迩,江苏的桃花冻令人们十分喜爱,镇江的桃花包子已成一个产业。

老婆心灵手巧,她照方制作的桃花馄饨让人满口生津,过目难忘。备好鲜桃花,洗净、焯水、切碎,与瘦肉一起搅拌成馅,包成馄饨,色香味俱佳。春天的美色、人间的美味、萦怀的美愿,被一起植入心田。

“一树桃花一树诗,千树花语为谁痴”。春暖桃花艳,人间有真情。当桃花染上烟火气息,又多了几分率真,几分可人。

(万清平,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武汉散文学会会员。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1500余篇。散文《荷乡荷香》获湖北新闻奖报纸副刊银奖,《绿海白鹭》获全国城市党报好作品三等奖。出版有散文作品集《风度楝花香》。)

责任编辑:刘明 值班主任:黄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