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徐凝《牡丹》“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诗句一出,“世上谁人不爱花”成为约定俗成。
1970年,我出生在鄂西北高寒山区农村,在二十多年里,“吃饱穿暖”都不容易,任凭崇山峻岭中花开花落四季更替,我的双眼只有熟果没有鲜花。正如白居易《登村东古冢》中“回头向村望,但见荒田草。村上不爱花,多种栗与枣”。面对房前屋后比栗花、枣花更大更艳的桃花、杏花、梨花、樱花……我统统视而不见,仿佛没有芽、叶、花的概念,只对桃子、杏子、梨子、樱桃等是否成熟可“吃”的意识强烈。
工作后,生活在大中城市,上班、加班、下班的路上,在娶妻、购房、养娃、讨生活的圈中,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看花的空闲、恋花的机会,也没养成赏花的情趣。
前年春分前后,下班回家突然发现邻居家门口放着一盆盛开的花,一米直径大小的瓷盆中长着一棵一人多高的树,树上密密麻麻开着一大蓬色彩斑斓的花,花中星星点点地缀着一些嫩绿欲滴的叶。打量着,此花既有娇艳欲滴的柔美,又有绚烂多彩的绚丽,更有风姿绰约的飘逸,还有雅致清新的气质,可谓“艳而不娇、靓而不俗、华而不宠、香而不腻”。花间蕴藏着一种“嫩叶靓在鲜花衬”的特质美,与“鲜花还须绿叶衬”对照出“报之以李”的感恩味。正当我流连忘返之际,花的主人悄然站在身旁轻声细语:“这是海棠,很好养活,喜欢的话,建议也养一盆。网上购苗,只需二三十块钱。”我感觉到了失态,匆忙应道:“好的,好的;谢谢,谢谢!”
红着脸进了家门,坐在客厅沙发上,不由自主百度“海棠”。海棠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解语花”之称,雅俗共赏。“解语花”激起了我探究的兴致,这花别名为断肠花、思乡草,其花语为:游子思乡、离愁别绪……古时背井离乡的游子喜欢借它寄托离愁别绪,表达内心的苦涩和对家乡的思念。不禁感慨,这不正是我这个离乡30余载的游子心语吗?于是,立即在网上下单了两棵海棠,从此开启了养花之旅。
又是两年春分过,现今我家前后院已盛开着海棠花。前院是一株木瓜海棠,翠玉碗品种,半重瓣浅碗形花,初开黄绿色,盛开淡绿色,色清新雅致,形超凡脱俗,我唤其为“春天中的春天”;后院是人工嫁接的鸳鸯海棠,一个主干上分开两枝花,一枝是淡粉色的西府海棠,花瓣边缘略带浅白,花蕊处晕染出蜜糖色,盛放时粉嫩而明媚。另一枝是深红色的贴梗海棠,花瓣厚重如绸缎,边缘泛紫,盛放时色艳而不妖。
自从海棠入门,古板的小院仿佛增添了无限生机,家人进出,双眼都会下意识地环顾,温情扫描,“欣赏三五秒、享受三五分、提升情绪价值三五成”。此情此景,歌手陈奕迅《当这地球没有花》中“世上若没有花,就像人没有灵魂”的旋律就会在院中脑中萦绕。于是乎,近两年,从海棠开始,瞄准自己工作生活过的6个大小城市的市花,我先后在院里养起了蜡梅、紫薇、红梅、银桂、月季和金菊、石榴等品种,人在花边走,相思款款来。恰是宋代诗人张岷《观洛城花呈尧夫先生》诗句:“平生自是爱花人,到处寻芳不遇真。祗道人间无正色,今朝初见洛阳春。”
日日侍弄小花园,海棠既有花朵漂亮的外在美,又有游子思乡的寓意在,心就洋溢在幸福中了。再品张岷的诗意,相同之处是都寻觅到了自己最喜爱的花,差别所在是他所爱的牡丹喻为其恩师,我所爱的海棠喻为吾故乡。
雅兴又起,给自己留诗一首《因为海棠爱上花》:生来就是爱花人,迟钝原由在凡尘。因为海棠还本性,国富民强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