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到武汉出差,出高铁站,就赶紧去找热干面店。直接点了两碗,闻着麻酱的醇香,大口吃着,发出“呲溜呲溜”的声响,劲道、酸爽,额上布满汗珠,吃得畅汗淋漓。旅途的疲劳瞬间全无,顿觉活力满满。
30多年前的1993年9月,从初到武汉,踏入航空路13号同济医科大学就读的那一刻起,我就与热干面结上了缘。
初尝热干面,是在学校食堂。热干面窗口,总是排队最长的。我想,首选人多的窗口肯定不会错,就稀里糊涂地排队买了一碗。习惯了麻辣川味的我,面对这碗黑乎乎、芝麻酱裹满面条的食物,内心满是抗拒。入口的瞬间,干涩的口感和浓郁厚重的麻酱味,让我满是疑惑:这没啥卖相的面食,怎么会是武汉人的挚爱?
在武汉的日子久了,我发现在大街小巷,热干面的身影无处不在。店铺老板抓几根碱面,丢进滚烫的沸水里,翻滚几下、捞起、沥干水分,盛入碗中,一勺香浓的芝麻酱、一勺色泽诱人的辣椒油、些许生抽、香醋,再撒上一撮葱花和几点脆爽的萝卜丁或者酸豆角,芝麻酱醇厚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在大学食堂,我接过热气腾腾的热干面,双脚快步向教室走去,双手快速搅拌,芝麻酱均匀地包裹在每一根面条上,变得油润红亮。双眼余光瞄着路面和碗里的热干面,悄然成为学校风景和学习日常。
渐渐地,我体味到热干面的魅力所在:筋道的面条被醇厚的芝麻酱均匀包裹,每一口都是嚼劲,面条的爽滑、芝麻酱的浓郁、辣椒油的香辣、葱花的清新、酸豆角和萝卜丁的爽脆,咸香中带着微酸,在舌尖上交织碰撞,丰富的口感在舌尖上跳跃。原来,热干面的美味,需要用心品味,就如我初来武汉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需要时间与耐心。
在武汉的五年,是我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站,这段时光,有学业的重压,有知识的馈赠,更有热干面带来的独特温暖。初入大学,学科里生物化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等三道“鬼门关”,让我体会到其中艰难。生物化学里复杂的代谢通路,解剖学中精细的人体结构,病理学严谨的诊断标准……每一门课程都是一座陡峭的山峰,横亘在我的求学之路上。那些年,教室之间的奔波成了生活的常态,每次上课都像是一场紧张的赛跑。
幸好,总有一碗热干面陪我伴我。边走边吃热干面,是在忙碌中的独特节奏;热干面,是同济医科大学校园生活的味道。“同舟共济,开拓创新”的校训、严谨的学风,如热干面的独特风味,让我终生难忘。教授们认真负责,对知识的讲解细致入微,对学生的要求严格苛刻。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到生物化学的天平和试管、沉淀与滴定,从“望触叩听”到戴着手套打结,从观摩到操作,每一个细节都如碱水面与芝麻酱一丝不苟地融会贯通。
热干面,更是武汉的味道。如同武汉人的直爽、热情、坚韧,热干面走进我的五年大学生活。武汉人有话直说,绝不藏着掖着,就像热干面,没有花哨的噱头,简单直接,却让人回味无穷。武汉人的热情如麻酱那么醇厚,记得当年我第一次出川乘坐绿皮火车到武昌火车站,两眼抹黑的我向路人问路,他们不仅热情指引,还提醒火车站周边的各种险恶,到了航空路立交路口太多,把我引向正确的路口。
2018年,在大学93级三大班毕业20周年聚会期间,从全国各地而来的同学不约而同喊出“吃热干面、寻当年味、续同学情”。一群已过不惑之年的中年人,步伐匆匆又满含期待,朝着学校对面的热干面店聚集。还未进店,那股浓郁醇厚、独属于热干面的香气,便径直入鼻,瞬间勾起往昔的味道。有人深吸一口,感慨“还是这个味儿”,众人纷纷点头赞同。大家谈及当年一起端着热干面跑教室抢座位等趣事,那时候的我们,青涩又朝气满满,一碗热干面就能带来简单纯粹的快乐。
如今,武汉热干面于我,不只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怀。信息化时代带来新的快乐,淘宝、抖音、美团让我在千里之外就能够买到热干面,虽然味道赶不上武汉街头现做,但那熟悉的烟火气,依然能瞬间拉满我那段青春记忆。岁月里的点点滴滴,让我怀想一生。
(文铭生,男,四川蓬溪人,曾在同济医科大学就读,现任四川省自贡市卫健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