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吕帆:从《繁花》到《家里家外》,方言剧正在为观众带来文化沉浸感

红星新闻 2025-03-28 15:26:20

3月27日,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开幕。在主论坛上,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北京大学课题组,发布《网络视听赋能“千行百业”》报告,为快速发展热气腾腾的网络视听行业提供慢观察、冷思考。

课题组成员、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吕帆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的专访,分享了《网络视听赋能“千行百业”》报告中的亮点内容,并探讨了成都文旅与网络视听融合的新机遇。

文化、经济、旅游

网络视听如何赋能行业新发展?

吕帆指出,网络视听行业已与社会各领域形成了紧密的联动关系。报告提出了“双方共赢”的新现象,强调了网络视听不仅是赋能工具,更是与各行业共同发展的伙伴。

▲吕帆

“我们提出了一个更双方的现象,以前谈论‘赋能’可能更多的是我使你强大,但这次可能更多讲的是一种双方的共赢,彼此的提振,是一个美美与共,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各美其美。”吕帆介绍,报告中指出,网络视听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一些重要领域,已经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吕帆特别提到,网络视听能够为文化建设带来了新动能,以成都造《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为例,该片不仅在票房上取得巨大成功,其后续的线上营销也展现了丰富的文化价值。

“《哪吒2》本身是电影,但之后的营销其实是网络视听内容。这里面有大量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展现,比如被各方网友挖掘出的呼麦、反叛精神等,这些细节让很多观众二刷三刷。”吕帆说。

此外,网络视听对民生和经济的提振作用也很显著。报告提出了“情感价值链”与“产业融合链”紧密结合的模型,强调地方经济与网络视听结合后,大众的情感共鸣和情绪价值与产业融合价值形成了双轨运作。

“成都的文旅发展较早,在文旅与网络视听相结合的方面,有很多成功案例可以进一步联合。”吕帆就特别提到了三星堆博物馆,认为网络视听内容如纪录片和AI短片集能够为文旅带来很好的效果。

“我第一次去三星堆博物馆,就是被网络视听内容吸引去的。一些纪录片以及与科技相关的短片集,这些都能给文旅带来很好的效果。”吕帆说。

此外,这位专家认为,网络视听能够进行文化IP长线运营,因为它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触达率高。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99%以上的人使用网络视听,这为文化IP长线运营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做文化IP长线运营这件事情上,我认为成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吕帆就观察到四川微短剧和短视频中有大量案例,展示了四川的美食、非遗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展现,“这些微短剧很多都聚焦在四川和成都本地美食以及非遗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展现上,讲述了用美景美食疗愈现代人的故事。我觉得这就是网络视听与文化的双向赋能,是今天推动网络视听繁荣发展的重要动能。”

从《繁花》到《家里家外》

方言剧正在为观众带来文化沉浸感

接受记者采访时,吕帆强调了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此前已经在成都成功举办十一届,成长为全国网络视听行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盛会。他认为,成都举办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展现了其对行业趋势的前瞻性洞察。

“赋能不仅是着眼于当下的单一事件,而是一种对未来趋势的前瞻性观察。成都很有眼光,在很早以前就能够把未来的趋势看到,我觉得这一点是赋能的基础。”吕帆表示,网络视听行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关注当下的热点,更是要关注那些小小的种子和现象,比如微短剧。

在最近热门的微短剧中,吕帆就关注到微短剧《家里家外》,该剧以四川方言为特色,讲述了温馨的家庭故事,播放量在某平台仅上线72小时就突破10亿。

“《家里家外》的10亿观看量背后,我们要看到微短剧流量背后究竟在展现什么内容。”吕帆认为,家庭剧一直是老百姓喜爱的题材,最早万人空巷的《渴望》就是家庭剧,《家里家外》这种回归日常情感的表达,破除了大众以前对微短剧的刻板印象,即一定需要强反转、短平快爽,“《家里家外》这种让人看得进去、流连忘返的表达方式,也是‘爽’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我觉得这特别有价值。”

吕帆还提到,方言的使用能为影视作品增添了生活质感,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沉浸在故事中。尽管影视剧中使用方言在播出范围上具有一定的地域属性,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方言的使用反而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吸引力。

“方言是一个附加值,它能够给我们带来生活质感,我们把很多人把它叫作颗粒度,这种颗粒度是能够进行更细打磨的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吕帆解释,从全国范围来看,方言剧的火热意味着中国网络视听是一盘棋。如《繁花》,虽然很多人听不懂沪语,但还是专门挑沪语版去看,因为它带来了一种审美的价值和文化沉浸感的体验。

红星新闻记者 昌娟 摄影记者 杨译焮

责任编辑:韦武霞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