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喻雪金散文|春风细雨念外婆

极目新闻 2025-03-26 17:47:39

再次回到小山村,清明的雨,纷纷地下,下得轻而薄,像外婆纺过的纱,丝丝缕缕,缥缥缈缈,挂在天地间。山村里空荡荡的,村人陆续搬到山下去了,外婆曾经住过的老房子,已成一片掩在荒草间的断壁残垣。细雨洒在这废墟上,为眼前凄凉的景象增添了几分落寞与哀伤。我站在废墟中,通过蒙蒙细雨,仿佛看到了外婆在房间里忙碌的身影,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瞬间涌上心头。

我从三岁起,便跟着外婆生活。那时家里孩子多,忙碌的母亲无暇给我更多的照顾,外婆便把我接到她的身边。

外婆家的厨房,是我童年最温暖的记忆。灶台是由砖和泥巴混搭而成,上面安着三口锅,一口大锅是用来煮猪食的,但每逢过年,外婆是洗了又洗,涮了又涮,用来蒸煮各种食物,努力让年饭更丰富。一口中等锅,煮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小锅是烧热水用的。外婆做饭时,我就坐在灶台前的小板凳上,山里寒冷,有外婆在,我永远不会冻着饿着。外婆手中的铲子,在锅里熟练地翻炒着,蓝色的火苗舔舐着锅底,菜香不断溢到鼻尖,外婆边忙碌,边教我唱起歌谣:“月亮地,种芝麻,哥锄草,嫂提茶…… ”那场景,那声音,那饭菜,既温润又绵长,每次回想,仍滋养着我的心灵。

外婆家有一只满身烟熏火燎的小瓦罐。隔三岔五,她就用这只小瓦罐煮粥给我吃。瓦罐里放入水和米,再加几小块腊肉,细火慢功地熬。随着火苗的跳跃,香气慢慢溢开。煮好的粥,凉到不烫嘴,外婆才让我开吃。那粥又软又糯,香甜可口,那是外婆的味道,是岁月中最温馨的回忆。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腊肉是难得的好东西,也是外婆眼中的滋补品。过年熏腊肉时,外婆会选几块肥瘦适中的腊肉,埋在干薯渣里面,这些肉,是外婆在三餐之外给我的贴补。外婆不时往灶里添柴,灶膛的火光映着她的银发,闪烁着柔和而温暖的光泽,照亮了岁月,照亮了我的童年。

外婆不识字,但她一辈子跟山林土地讨生活,也认识了一些草药,这些草药,编织成我成长的健康和平安。

外婆外出干活回家时,经常会带回一些草药,洗净曝晒后,用塑料布包起来挂到房梁上,一束束地整齐壮观,散发着淡淡的药味。

外婆不时会取下一束,再放入其他几样东西,煮成汤水让我喝。这些汤水味道很怪,我总是哭着喊着不肯喝,直到外婆打开她床边的那只古朴黝黑的木箱,那可是只百宝箱,里面装着过年节时亲戚送给她的糖果,比如京果雪枣、糖豆、冰糖等。外婆自己从不舍得动一口,一点一滴都留给了我。

应着每个季节,外婆也用那些草药煮水,给家人洗头洗澡泡脚。记忆中,端午节时,外婆必用艾草水给我洗头洗澡。外婆的手轻轻揉搓着我的头发,温柔而有力。艾草水的香气伴随着外婆的爱意,渗进我的每一寸肌肤。

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有那么一盏灯,它总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外婆坐在灯前安静地缝补。那时的农家,老花镜是奢侈品,外婆并没有老花镜的陪伴。她缝补时总是眯着眼睛,上身微侧,尽量让脸庞更加靠近灯光。她神情专注,不时把手中的针放到头皮上蹭两下。墙壁上,她的身影大如巨人,让我感到了坚实的依靠。

己卯年三月初,我和老公一起去看望外婆。当时的她已经有八十七岁了,但精神很好,絮絮叨叨地跟老公说着我小时候的各种顽皮,说我没有皮的树也能爬上去,总让她担心会摔着刮着……她说得眉眼弯弯,声音柔和,一脸享受。看着外婆沟壑纵横的脸庞,我心里泛起一阵难以言喻的酸楚与柔软,只希望外婆能一直这么笑着,不会老去,更不会消失。

从外婆家回来后的第三天,我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在那头泣不成声地说,外婆走了。有如晴天霹雳击在头顶,我浑身颤抖着几乎站立不稳,世界上所有的声音与色彩在那一刻,仿若骤然消失,只余下一阵难以名状的苍白。

外婆离开我们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的心都被一层厚重的雾霭笼罩着,总觉得自己正做着一个梦,怎么也醒不过来,我挣扎着,难受着,渴望早日走出梦境,又回到和外婆相处的朝夕里。当我终于接受外婆再也不会回来时,和外婆相处的点滴,成了我心中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痕。

又是一年清明到,那些与外婆有关的零碎片段,在这个雨丝斜飞的午后,忽然鲜活起来。原来思念从未走远,它只是化作春日的细雨,年年返场,替不能重逢的人,把未完的话轻轻续写。

(喻雪金,咸宁市作协会员)

责任编辑:黄潘婷 值班主任:黄莹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