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王建生散文|油菜花开客自来

极目新闻 2025-03-21 14:34:19

进入二月,春风拂面,江南的油菜花次第绽放。

油菜花开客自来。凭借铺天盖地的金黄,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的武汉市新洲区,从乡村到集镇,纷纷拿百花仙子的生日说事。将军山下的徐古街率先敲响锣鼓,隔壁的潘塘紧随其后;传至旧街便高潮迭起,先是庆福寺摘花祈福,后是花仙子花海巡游,加上三店的“牌子锣鼓”“八十八行”“高台狮子”多项非遗曲目和汉剧楚剧轮番表演,花朝广场天天有新戏。“赶花朝,看大戏;祭花神,尝小吃(方言qi);东山卖黄牛,西河换铁犁,买回满堂的桌和椅……”一首民谣,足足唱了八百年(有文物证明,旧街花朝庙会起源于宋淳熙年间)。时至今日,旧街花朝会已成为大别山地区家喻户晓的名片,庙会规模也越办越大,算得上是民间农事博览。你看,新种子新技术,花树苗果树苗,还有犁、耙、锄头、扁担等等,平日商店超市难以买到的东西均一一现身;像竹篮子、竹簸箕、竹筛子、八仙桌、雕花椅、长条凳之类,木制的蔑扎的老式家什,洋洋洒洒地进入会场,白天摆开一大片,夜晚码成一座山,农村人买回去家用,城里人则是当工艺品收藏。谁都没有想到,天地间的一朵菜花,时间长河中的一个节气,居然牵动无数人的念想与期盼。“今日挑,明日选,快快活活玩三天。”那几天,旧街古镇,方圆十数里,河肥了路窄了,菜花如海歌如潮,汇六省宾朋,聚八方财气。清晨,年逾古稀的王老汉敞开大门,面对大街上人挨人人挤人的情景,惊讶得张大嘴巴,说出一句方言:“我的个老天,差点就压翻地皮。”

时光走过农历二月十五,清冽的山风从东至西,吹过山谷,吹过大河,吹到了平原上的李家集、汪家集,涨渡湖。长江边上的涨渡湖,前身是赫赫有名的国营农场,离大汉口一步之遥,向来得风气之先,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如今,湖水清清,浇灌膏腴之地,油菜花恣肆开放。有个村办专业合作社借机甩出大手笔——千亩油菜千亩花园。海量的菜花汇集,远望像一匹闪闪发亮的绸缎,近看却似懵懵懂懂的童话乐园。一大群孩子,在花海中高兴得大喊大叫,随性而为,或与哪吒同游,或与蜜蜂蝴蝶同飞。话到此处,我想起杨万里的两句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时的花海,只有起舞的蝴蝶,没有百变的哪吒。设想一下,如果杨诗人今时走入花海,又会生出怎样的感慨,写出怎样的佳词。花海策划者特别有智慧,他们在宣传品里,画上亭亭玉立的油菜,画上争奇斗艳的菜花,还不忘唐人的诗句,“吹苑野风桃叶碧,压畦春露菜花黄”。这点睛之笔,至雅至拙,兼备泥土的芬芳,野风、碧叶、春露,与金黄色的菜花绝配。如同一盘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吊人胃口,也切中那些企图想把世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的父母心里。结果当然可想而知:须晴日,看亲子游菜花,成群结队。

油菜本是一茬庄稼,野外生存,草木一秋。除却菜花金黄瑰丽的色彩外,花型并无特色,四块花瓣,围绕花蕊十字张开,天生与名花无缘。

近些年,祖国的东西南北,尤其是风景区,越来越多的人采用金黄的菜花装点春色。著名的青海湖,绕起一圈油菜,墨绿填补冬季的荒凉,金黄擦亮春夏的底色,好看而又吉祥,深得游客喜爱。位于祖国西北的甘肃,七八月看油菜花成为旅游的热门话题,建花海十处,九处面积超万亩,甚至十万亩,辽阔无际。那年,旅行社安排去扁都口油菜花海,我这油菜田里长大的半个农民居然也骑上马儿,兴致勃勃地游走其中。走完了,还冒出一句:油菜花开,明年还来。

油菜花开,诠释了春天的全部意义,更重要的是给农民送上了收获的希望。

(王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散文、长篇通讯、报告文学,作品散见于报刊和有关丛书。近几年,有《讲给生意人听的故事——儒商子贡》《布谷声声》《心安凤凰岗》等著作出版;有散文《大明湖赏柳》《父亲的名字》、短篇小说《出行》、报告文学《我的乡亲我的堤》等数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

责任编辑:王念 值班主任:胥甜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