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文坛劳模”之称的贾平凹,近年来一直保持着一年一部或三年两部的创作频率,并且在不断突破自己。记者日前获悉,贾平凹长篇新作《消息》已在杂志《十月》上刊发。作家本人透露,单行本将于今年4、5月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这是他的第23本长篇小说。
《消息》全书分了四部分,93个短篇相互独立又互有关联。在《消息》中,他笔下的峡谷、集市、村落、渡口、商道、古塔、树木、河流、山川、古建以及人物,都具有灵性和寓意,展现了一幅幅当代人的生活态度、生命姿态和尊重传统、保护历史、敬畏自然的活地图。《消息》承续中国古代笔记小说“志人”“志怪”的传统,行文貌似实访照录,但更趋于对现实、人文、历史、风物的志异与警世。《消息》延续了《秦岭记》的地理叙事脉络,将视角转向关中盆地以北的荆山、嵯峨山等地,以短篇串联的形式,描绘八百里秦川的山水人文。文中既有农人“种菜不种茶”的生存智慧,亦有对隐士与文脉的幽微观察。
据了解,之所以命名为“消息”,是因为书中用新闻笔法打破传统小说结构,摒弃冗长抒情,以短促精准的片段勾勒关中地理文化版图。从黄河禹门到仓颉故里,从渭河平原到商洛群山,作品以“水经流图”般的笔触,将历史、民俗与当代生存状态交织。
“50年代作家执笔为剑,90年代作家触屏成文,形式虽变,记录时代的使命不变。”贾平凹称这种实验性写作是对“时代流行”的回应,天气是天意,消息是地息,也是指天之意思和地之呼吸。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张静图/杂志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