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实习生王皓润
一年后,回到梦想成真的城市,在同一个地方再获大奖,海漄说,最大的感受是,“经过一年的沉淀,我已经从获雨果奖的如梦似幻的不真实状态,回到现实地面,沉静下来了。”
海漄在成都领取“天问”科幻奖后接受采访(张杰摄影)
2023年10月21日晚,“2023雨果奖”在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中国科幻作家海漄凭借小说《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在成都科幻馆登台发表获奖感言的海漄,透露自己犹如置身梦幻之中,“理想照进了现实,我是如此的幸福,也是如此的幸运。”几乎一年后,10月18日,2024“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成果发布会在成都科幻馆举行。海漄再次登上成都科幻馆的领奖台,凭借新作《土楼外的春天》领取“最佳短篇科幻作品”奖。
海漄在成都领取“天问”科幻奖(主办方供图)
获奖后对自己有更高要求
用屈原诗句自勉“上下求索”
海漄1990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大学毕业后在深圳从事金融工作,业余时间创作科幻小说。雨果奖是世界科幻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获奖后的海漄“一夜爆红”。获奖之初的海漄,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不会辞职,而是希望尽快生活回到正常节奏,一如既往去工作并在业余写作,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获得雨果奖之后这一年,海漄说自己创作的节奏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多了一些压力。毕竟获得了沉甸甸的雨果奖,无论读者还是自己,对自己会有更高的要求。自己这次得“天问”奖,除了感到荣幸,还感到“有些惭愧。‘天问奖’取名自屈原的《天问》,获奖者理应发扬屈原求索的精神,但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包括这个获奖作品在内,我今年一共只发表了两篇短篇科幻小说作品。接下来,我想要更努力一些。”
海漄透露,目前他有一部长篇小说已经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在一两个月内完稿,会争取在明年出版。对于中国科幻的长远未来,海漄的思考依然保持冷静的气质,他以刘慈欣的《朝闻道》中的相关论述为例说明,“人类从发现宝石,到捡起它,用了几万年。包括我在内的科幻写作者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各位共勉。”
发挥从历史中寻找谜题的写作风格
出版首部短篇集《海漄怪奇故事集》
2024年,海漄首部科幻短篇集《海漄怪奇故事集》由八光分策划,新星出版社推出。文集中收录有“雨果奖最佳短中篇”获奖作品《时空画师》、七篇口碑佳作以及两篇此前未发表的优质新作《愿时间在此停留》《土楼外的春天》。
《海漄怪奇故事集》(八光分供图)
海漄的作品怪奇诡谲、脑洞大开但又十分合理,读完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他擅长从真实历史中寻找谜题,加以独特阐释演绎,让人笃信其真。传说是怪,科学是奇,虽然怪奇但并不飘忽悬浮,因为海漄创作的根扎在历史里,与我们的过去、当下、未来有最生动的联系。在不改动真实历史的前提下,重构、解析某段时空背后的故事,以此展现历史的恢宏与个人的渺小,营造宛如纪录片一般的真实感和惊异感。他的雨果奖作品《时空画师》就是这样的风格。这次获“天问”奖的作品《土楼外的春天》,依然延续他自己的科幻风格。小说讲述了人类幸存者依靠土楼,与机器人携手抵御纳米集合体“元”的入侵,为此进行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冒险和防御战。这是海漄在怪奇领域的又一次深耕。他用小说解构历史,用科技解构怪力乱神,用精确缜密的科学逻辑打破悬疑奇诡的布局,在恢宏的历史下展现个人的渺小,把控生活的细节细腻刻画人物心理。
海漄的科幻小说,有一个特点就是叙事从容带有古典气质。这跟他喜欢向经典文学作品学习,注意汲取养分密不可分。“我几乎看完了汪曾祺的所有作品,还特别喜欢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这是我的充电方式。”
对于有志从事科幻写作的年轻人,海漄分享了自己的两个建议,第一是在热爱科幻的同时,拓宽自己的眼界,不局限于科幻。要写好科幻作品,没有丰厚的知识积累和多方面的视角是不行的。第二,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对抗孤独与煎熬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