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博日历丨中国古建筑屋顶上的这个“小怪兽” 竟是古人的“避雷神器”
今天是世界气象日
一起去认识一下古人的“避雷神器”
——琉璃鸱(chī)吻
01
屋顶上的这个“小怪兽”
竟是古人的“避雷神器”
在我国古代建筑的屋脊两端
经常能看到一个高大的“小怪兽”
它就是鸱(chī)吻
这两件琉璃鸱吻
来自大同市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造型为龙首鱼尾 遍饰鳞纹
其形象生动且庄重
具有辽代建筑的典型特征
同时也延续了
鸱吻在唐宋时期古朴大气的特点
△ 山西大同华严寺屋顶的鸱吻。
鸱吻是中国古建筑上最常见的一种建筑构件
传说鸱吻惯兴风作浪 善吞火
又喜欢登高远眺
因此古人将它的形象放在高高的屋顶上
张开大嘴 吞住屋脊
△ 山西大同华严寺屋顶的鸱吻。
鸱吻可以严密封固正脊与檐角的相交处
使雨水不容易通过缝隙渗入
当遇到雷电天气时
高出屋脊的鸱吻可以率先接触电流
然后通过自身爆裂的方式中和电流
避免电荷骤然积聚引发爆燃
从而起到一定的防火、避雷作用
02
它有超多“马甲号”
鸱吻的成长史了解一下
鸱吻有很多名字
比如螭(chī)吻、鸱尾等
又因为它出现在屋顶正脊两端
所以也叫正吻
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名字
都是鸱吻的曾用名或别称
体现了鸱吻的“成长史”
△ 唐代琉璃鸱吻
据研究 鸱尾出现于东晋以后
其造型来自一种凶猛的鸟
△ 唐代绿琉璃釉兽头
唐代以后
鸱尾造型逐渐出现张口的兽头
并且开始将鸱尾改称鸱吻
△ 北宋徽宗赵佶《瑞鹤图》中,两只仙鹤落在屋顶的鸱吻上。
宋代之后
出现了龙头鱼尾、张口吞屋脊的鸱吻形象
△ 明代琉璃鸱吻
03
除了鸱吻
我国古代建筑屋顶上还有它们
中国古代传统屋脊建筑样式中
共有五条脊
分别是屋顶上横着的一根“正脊”
和垂下来的四根“垂脊”
正脊两端各有一只吞兽 即鸱吻
垂脊上排列着五只蹲兽
这样的组合统称为“五脊六兽”
专属于中国传统大型建筑
比如宫殿、庙宇、府邸等
△“六兽”组合
不同的建筑上
蹲兽的组合有所不同
最常见的“五小只”是
凤、狻猊(suān ní)、獬豸(xiè zhì)、斗牛、狎(xiá)鱼
△ 故宫“太和殿十子”
不过也有例外
比如故宫太和殿的垂脊上
有10只蹲兽
人称“太和殿十子”
包括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和行什(hánɡ shí)
这个阵容堪称“脊兽界”的顶配
是全国唯一特例
中国传统建筑精妙绝伦
每一个构件都别具洞天
鸱吻构件仅仅是我国古建筑文化中一个极小的缩影
也是中国人智慧和审美体现
监制丨唐怡制片人丨武慧锋文案丨荣梦岩视觉丨丁丽洁技术丨蔡子旭审校丨朱冬梅统筹丨刘莹 武贺特别鸣谢丨大同市博物馆 总台山西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