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初登《百家讲坛》17载后 王立群给青少年写《史记》通俗读本

封面新闻 2023-08-09 22:15:08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见习记者赵臻颖

2006年,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讲《史记》。讲台上他“萌”句频出,时不时冒出些“时髦”词汇吸粉无数。“我一直有个强烈的愿望,不但要让《史记》这部大历史走向大众,还要让这部巨著走进孩子的世界。”王立群曾说。

初登《百家讲坛》时隔17年后,王立群发挥研读《史记》57年的深厚功底,花费3年时间专门为孩子写了一套《史记》读本。与其他版本相比,这是一套努力吃透《史记》精髓的名家读本,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一个优秀通俗读本。

《读史记,成大器》

作为“二十四史”开风气之先,“前四史”之首,《史记》是无可置疑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涵盖礼乐制度、天文律法、山河河渠、文献典籍等方面。三千年的风云变幻、金戈铁马、帝王将相、贩夫走卒、英雄草莽、书生意气、人生沧桑、怨愤郁结,经过司马迁的大手笔,最终凝聚成130篇、52万余字。

虽然王立群对《史记》中的故事已烂熟于心,但要给孩子写《史记》读本,并不容易。读史,有人看到的是权谋争斗,鬼蜮伎俩的阴险;有人看到的却是慷慨悲歌,万里觅封侯的大气。千人千面,出发点不同,终点自然不同。所以,从《史记》记载的故事中,究竟学到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也是十分关键的,需要权威的老师加以引导,才能达到严谨、准确、透彻的理解。

在王立群看来,真正吃透《史记》精髓的名家读本应该是通过人物故事讲历史、穿过历史讲人生、透过人生讲精神。所以,他专门花费三年时间,专门为孩子创作了近60万字的少年《史记》读本。

谈到此次为孩子改写《史记》,王立群提到,首先要考虑把人物的一生写全。比如写韩信就把韩信全部的重要事件讲清楚,比如少年时穷困潦倒,怎么出道,怎么成名,怎么错失机会,最后关头又如何做了错误的决定,一直到后来被杀的全过程都讲了。完整概括了韩信的一生,让孩子能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为了将一个人物的故事写完整,将一个人物的形象写饱满,王立群不单单局限于《史记》中的某一篇去进行平淡的翻译,而是把有些故事结合两篇或多篇进行重写,同时加以深刻解读。

此外要打通《史记》与《左传》《战国策》等书籍中的相关文献,比如:第二册中的“赵氏孤儿”是依据《史记·晋世家》《史记·赵世家》和《左传》材料而写,王立群教授向读者说明了“赵氏孤儿”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大家熟知的赵氏门客程婴,用“狸猫换太子之计”救下赵氏孤儿,并假装投降赵氏仇敌,忍辱负重将赵氏孤儿养大。第二个版本是赵氏孤儿的母亲在丈夫死后,借助其弟弟晋景公的势力,争夺赵氏集团内部权力。而第二个版本也和《左传》中记载的“赵氏孤儿”事件相一致,两本史书相互佐证,内容全面。

王立群在每一篇故事的最后一节还对《史记》事件、人物做了独到评论,这部分本身就是一篇优秀的文学散文。

责任编辑:叶莉霞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