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看苏东坡的“家与国” “中国有三苏”6月8日在三苏祠开展

封面新闻 2023-06-07 23:44:51 阅读量:

封面新闻记者李庆王越欣

6月8日下午2点,全国首个以现代多媒体手段展示三苏父子家国情怀的沉浸式展览,即将向公众开放。《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将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式苏轩开展。

“以三苏祠本身作为展览依托,从历史的角度、地域的角度、文化的角度多维度深层次地解读三苏父子家国情怀成因表现和当代价值,从一个点位有力地证明了‘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介绍说。

这场展览有何特别之处,可以望见苏东坡的“家”与“国”?

有小轩窗有范滂

据介绍,本次主题展以家教家风、家国情怀为切入点和聚焦点。是全国首个以三苏家风家教为主题的展出,由“宋代和眉州”“三苏家训、家风、家教”“三苏家国情怀”“‘家’和‘国’融合”四个部分组成。从时代士风环境的影响,到家庭家风家训的濡染,再到匡时济俗价值观的形成,最后升华为引人深思的“家国”,依次递进、层层深入,通过苏氏家族立身处世的家训、世代相传的家风、以身作则的家教,深入体现了三苏与社会、家国融合共生的阔大格局。

记者注意到,展馆装修布置中,以现代装饰加宋代文物的方式,还原了苏轼“小轩窗,正梳装”记忆中家的模样。

展厅之中,湖州石十五郎款梅花形铜镜、双凤铜镜、执柄铜镜均为宋代文物。“湖州石十五郎款铜镜在宋代非常常见,湖州是宋代的铸镜中心,湖州镜作为著名商业品牌远销全国各地,到了南宋,占了全国镜销量的一半,在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发现。”三苏祠文博馆员翟晓楠介绍说,“展陈文物中,还有在眉山市彭山区北宋墓葬出土的北宋金耳环,苏轼捐赠程夫人的遗物,明确提到有“珥”,可能就是类似这样的金耳环。”

除了在空间上营造“家”的感觉,在展出设计上,为让游客看得懂、听得懂,展览还以现代展示手段解读传统故事,打破时空壁垒,通过雕塑、影片、全息投影、语音打卡等多媒体方式,带游客走进三苏文化的数字艺术空间。

在三苏家风家教板块,展览着重展示了苏东坡的父母苏洵和程夫人。“特别是程夫人,她出身名门,知书达理,对于儿子的教育,受到当时名臣司马光的高度赞赏。”翟晓楠说。

程夫人特别注重磨砺儿子的节操与人格。程夫人曾教苏轼阅读《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东汉时期大臣,他正直清高,很有气节,依法检举过高官权贵二十多人,严厉整治邪恶。宦官乱政,大力迫害士大夫,史称“党锢之祸”,范滂因此被处以死刑。临刑前,母亲前来与他诀别。范滂安慰母亲不要哀伤。他的母亲说:“你能够与李膺、杜密那样的贤人齐名,死而无憾!人已经有了好名声,又奢求长寿,怎么能够兼得呢?”范滂跪下叩头与母亲告别,死时年仅三十三岁。

文献记载中,苏轼曾问母亲:“如果我将来成为范滂那样的人,您允许吗?”程夫人回答:“你如果能成为像范滂那样的人,我怎么不能成为像范滂母亲那样的人?”程夫人还告诫苏轼、苏辙不要效仿那些以书生自命的人,还常常援引有名节的古人砥砺他们,并且说:“你们如果为正道而死,我不会忧戚。”

“苏轼在母亲的人格教育之下,从此‘奋厉有当世志’,他人生的目标就是奋发向上,报效国家。”翟晓楠说。

与王安石一笑而已

记者注意到,展览的引子,围绕“宋代”和“眉州”两个关键词,讲述三苏父子生活的时代和地域。

“三苏父子生活的时代——宋代的典型特征是文治,文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右文’,一是‘士风’。”翟晓楠解释说,右文就是说重视文化教育、重视文人。士风,就是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宋代士大夫普遍具备尊儒重道、以天下为己任的入世精神,他们都愿意超越个人得失为国家、民族出谋划策。他们出仕做官的目的不是个人荣誉,而是以自己所学造福百姓。苏东坡从小就深受影响。”

记者注意到,这次展出中的珍品,不仅有文征明晚年真迹《前后赤壁赋》册,还有一册《东坡居士法帖》。“这个法帖不同于普通印刷品,它是一个拓本。里面有两篇苏轼非常重要的文章。一是《到黄州谢表》,是苏轼被贬黄州后,上表皇帝谢恩的内容。这里面能够看到,东坡历经苦难后,依然对造福国家抱有坚定的志向。”三苏祠博物馆助理馆员张家伟介绍,“另一篇是苏东坡写给王安石的,当时因为多次遭到陷害,苏东坡还提醒王荆公‘以发一笑而已,乞不示人’。这表现了两个政敌之间,重逢时的大度和信任。”

史料记载,1084年,被贬常州的苏轼,想到了在南京的王安石。他把自己的诗文《归去来并引送王子立归筠州》等数篇抄写后,托人呈给王安石“以发一笑而已,乞不示人”。王安石收到信后,便回信欣然赴约,便骑着驴前来拜会。苏轼见到名帖,没戴帽子就急忙出来行礼,说:“我今天就以平民服装拜见您。”王安石笑说:“礼法不是为我们这样的人设立的。”这就是大宋文坛历史上著名的金陵之会。

责任编辑: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