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中国体育电影的困境

澎湃新闻 2023-01-25 17:34:41 阅读量:

相信有很多人在看到俞白眉+邓超的组合之后,都为《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捏了一大把汗,但事实证明,这次他们没有搞怪也没有摆烂,本片是一部从内容到主题都很严肃、正经的体育电影,可以放心食用。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海报

但是,也仅此而已。从第一分钟一直到最后一分钟,本片的情节既是用心、用情的,也是全在观众意料之中的,没有惊喜没有创新。如果硬要用一个词概括本片的话,那只能是中规中矩。

这或许并不全是本片主创的问题。首先是配音和演员口型的严重不匹配,连我这个并不会读唇语的观众也能轻轻松松看出来本来念的是谁的名字。因为本片主要角色皆有原型,出于各种原因肯定要有所避讳,但这也制约了对人物的塑造深度。以至于整部电影看下来,没有一个人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当剧情进行到天津世乒赛时,我身边的两位女士还在交头接耳:这电影里谁是谁都认不出来。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剧照

其次是题材本身比较牵强。片头刚出现在大银幕上,我身后的小朋友就忍不住笑出声:中国乒乓有什么好“绝地反击”的?中国乒乓在历史上确实有低谷,但事实上,任何体育竞技项目中的强队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并不可怕。体育赛事,总归是要拿绝对实力来说话的。本片开头提到的乒乓球赛规则的更改,确实给中国乒乓带来影响不假,但这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乒乓球赛的竞争力,不然,总不能真让乒乓球赛成为中国队的独舞吧?

但更重要的问题可能是叙事结构和思想观念上的自我限制。在电影来到最高潮时,邓超饰演的教练对段博文饰演的黄昭说,“放下胜负,享受比赛”。这听上去是对成绩第一、锦标主义的矫正,但别忘了这句话之前还有一大段介绍:在瑞典队睡觉的时候,我们在训练;在瑞典队度假、滑雪的时候,我们在训练;在瑞典队去哪哪哪的时候,我们在训练。瑞典队也许练了一千次,我们练了一万次。也就是说,教练的鼓励其实是自相矛盾的——苦练,不就是为了胜利?何来“享受比赛”的可能?

电影《中国女排》改名《夺冠》上映,但该片每一份物料上都标注着“原名中国女排”,改了,但又似乎没改

这可能就是当下中国体育电影的普遍性困境。之前的《夺冠》里,也有高度相似的台词,提倡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云云,但不能发现,电影的结局,终归还是要落到“胜利”上面来。这种微妙的心态其实飘荡于大银幕的内外——不光中国体育电影的结构都是大同小异的“起落起”三段式,连观众似乎也很难接受“失败”,哪怕这只是文艺作品的虚构。

在手脚被束缚,不能尽情施展的情况下,中国体育电影该怎么办?其实本片的两个细节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一是影片中的替补/陪练队员陈文在离开球队后,教练为他递上一叠名片,示意他可以去国外俱乐部谋出路,而多年后已经成为烧烤店老板的他在看到前队友赢球后在摊位上痛哭流涕。这种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体育运动本质意义的探讨,是不是可以取代“辉煌”“胜利”,成为中国体育电影的新出路?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剧照

二是比起邓超饰演的教练,孙俪饰演的妻子虽然戏份不多,却用非常生活化的表演为角色增色不少,让观众看懂了教练身上的人情味和事业上的无悔付出和牺牲。那么,中国体育电影是否可以从集体主义的群像戏转向个人化的人物内心戏?

虽然此番邓超和俞白眉的合作没有“砸”,但整部电影无非还是停留在“燃”的层面,这也再次从侧面证明,中国体育电影依然深陷套路化、公式化的困境。包括此前由郑恺主演的《超越》,说来说去,也还是离不开“励志”“昂扬”“战胜自我”之类的关键词,怎么从这股惯性的浪潮里脱离出来,或许是比本片好看不好看更值得探讨的问题。

《超越》剧照

当然,中国乒乓在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是不用怀疑的。电影中的天津世乒赛进行到关键处,尤其是用慢镜头呈现运动员的一举一动时,我能清楚地听到周边观众的加油声和感叹声。甚至当中国运动员得分后,影院里还有此起彼伏的叫好和鼓掌。电影最后出现真实的运动员照片时,我左边的几位观众还兴奋地一一指认,显然,国球早就在一代代国人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哪怕只是冲着这一点,本片也是值得一看的。

只不过,看完,也就看完了。《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是一部合格的电影,但并没有留下太多值得被观众铭记的东西。这才是最让人感到遗憾的。

责任编辑:何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