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夏雨
通讯员 袁娟
654年历史,77道工序、13000公里茶道。近日,由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策划的《点赞“鄂”的茶(长盛川青砖茶篇)》在全网上线,分享一块砖茶在千锤百炼中提取的一抹香气与诗意。
据介绍,前不久“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湖北宜昌市的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与国内40多项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一起,助力“中国茶”申遗成功。
昨日,极目新闻记者联系采访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分享这一湖北历史名茶的魅力。
承载六百年历史记忆,走向世界
湖北茶文化历史悠久,17世纪中叶,万里茶道从汉口开始走向世界,而在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前行中,长盛川人的铿锵步伐不容忽视。
据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鑫鼎集团创始人之一何建刚介绍,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由何氏先祖何德海于1368年创立。据《何氏家谱》记载,长盛川在鼎盛时期仅夷陵(今宜昌)分号就有工人200多人,年产砖茶5000箱以上。而回望万里茶道,长盛川无疑是这条跨越欧亚大陆的贸易线路上的瑰宝。明清时期,长盛川远销俄蒙乃至欧洲,设立260多个分号。“看似一片小小的茶叶,一块块朴实无华的青砖茶,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无数人的味觉的情感记忆。”
据了解,传统长盛川青砖茶,从采摘到包装有77道工序,可将120吨茶料官堆陈化、开沟通风,保证发酵过程茶叶不“发花”;茶砖密度紧实,茶色泽青褐、汤呈琥珀色,滋味醇厚。在654年发展历程中,长盛川将传统制作技艺一直保留下来。
2021年6月10日,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宜昌市传统技艺类的首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关于此次助力“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项目申报负责人、宜昌市群众艺术馆艺术馆(市非遗中心)馆长黄贞进也如是感叹:“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入选,首先它是2021年向联合国递交申请时宜昌制茶技艺唯一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此外与它独特的制茶技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它在国际上强大的影响力密不可分。”
作为万里茶道的茶文化使者,长盛川青砖茶从古至今肩负着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从古至今不断“走向世界”。“一直以来我们的对外经贸交流不断,从传统的蒙古、俄罗斯,现在沿‘一带一路’扩展到东盟等地区。”何建刚说。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2020年,长盛川青砖茶曾被湖北省人民政府选作“蒙古国三万头羊”的回礼,书写了“羊来茶往,睦邻情长”的佳话。
创新思维推动产业发展,利他共赢
一块看似平平无奇的青砖茶背后,凝结了无数道工艺与匠心,彰显了长盛川人对古法传统的执着坚守。但坚守并非守旧,思维创新和科技发展是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传承的另一把密钥。
长盛川青砖茶主要原料为鄂西南武陵山区优质黑毛茶,为了做到利用率最大化,何氏家族在宜昌注册成立的长盛川青砖茶生产企业——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当地现有茶园的原料收购黑毛茶。“一方面为茶农解决夏秋茶产能变现问题,增加茶农主业收入;另一方面,使资源进一步得到有效利用,通过精深加工提高茶叶综合收益,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何建刚始终坚持认为,“自己发展的同时,他人发展;自己得利的同时,他人得利。”2013年以来,鑫鼎集团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仁和坪镇业产坪村、秭归县茅坪镇长岭村、夷陵区黄花镇杜家坪村达成产业合作联盟,发起成立了“长盛川茶叶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了15000亩标准化高山生态茶园示范基地,辐射带动鄂西南武陵山区131个村30万亩茶园增产增效,近10万户茶农增收致富,实现了农户、村集体和企业的三方共赢。
不仅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长盛川逐步倡导“非遗数字化传承与发扬”,让“丰收”节节高。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文化中心副主任简妮斯介绍,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对传统经验、传统制茶工艺进行了数据化研究、提升,形成初、精、深加工和储备一条龙生产体系,精深加工使区域内茶叶三季利用率提升到90%以上。
此外,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长盛川青砖茶生产企业着重在产品创新、产品功能性转化方面加大开发力度,研发了近200款适销对路的创新产品。其中外观类似巧克力、纽扣等轻量级产品,颗粒茶、袋泡茶等产品更是不断出新,适应便携、快饮的消费需求。
数百年来,青砖茶一直是蒙古奶茶的必备基底,如今,青砖茶还“化身”成城市奶茶的主要原料,使得“青砖”变“轻砖”。位于楚河汉街的长盛川新茶饮体验店,推出以青砖茶为基底调制的奶茶新产品,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没有加糖,就是原茶加鲜奶熬制,口感不错,比想象中的还要丝滑”,市民张女士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到“新”长盛川青砖茶给她带来的惊喜。
2017年5月长盛川何功威参加波兰非遗展
“求新求变、与时俱进,一代代长盛川非遗传承人,将不忘初心、传承创新,以不竭的力量为非遗技艺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简妮斯说。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