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栗子
对话背景:
一位作家每推出一部小说都受到读者喜爱,实属不易,阎真就是这样一位作家。阎真1996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曾在天涯》,因其对当代知识分子精神出路的深度探讨,而引发广泛关注。几年后出版的《沧浪之水》更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成为无数读者认识人生、理解人生的“必读之书”,可谓家喻户晓。近日,作家阎真再推全新力作《如何是好》,被媒体称为“女版《沧浪之水》”。
《如何是好》里的主人公许晶晶是一位女大学生,她与《沧浪之水》里的池大为一样,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优异的大学,拥有了理想中的爱情,并期待着美好的未来。谁知,不但在保研的过程中遭遇“陷阱”,更在后来的爱情与求职路上挫折不断。她的人生之路有坦途,亦有坎坷。作为一位字斟句酌的优秀作家,《如何是好》是阎真三十余年创作生涯里的第五部长篇小说,延续着他对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幽微体察,既包含了他一路走来的深刻体悟,也有他对当下年轻人的全新审视。
10月25日,极目新闻记者在读完小说之后,专访了作家阎真。
关于原型——
“我今年给研究生上《小说艺术》课程,17个学生全是女生”
极目新闻记者:是什么缘起让您想到要构思一部以青年女性成长、婚姻作为题材的小说?做了哪些准备,有哪些方面您感觉比较有难度?
阎真:《如何是好》这部小说,我想表达的是,在当下社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年轻人成长艰难。选择女性作为主人公,可能是我上一部小说《活着之上》的主人公是男性,我觉得有必要调整一下角色的性别身份。成长艰难,这是小说的主题。我以前写的《沧浪之水》,也是写年轻人成长过程之中的困扰,所以有人称之为“女版的《沧浪之水》”。我带的研究生,大多数是女性,几个博士生,全部都是女性,我对她们在生活中的困扰和焦虑,还是比较了解的。她们的事业、婚恋,都是在艰难之中建构起来的。特别是婚恋,女性比男性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作为一个男性作家,我觉得自己还是有能力精准把握她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的。
极目新闻记者:作为50后,您是如何去体察90后女性的心理和生活的?女主人公会有您教过的学生的原型吗?平常会和学生交流他们成长方面的困惑吗?
阎真:我一直都在大学工作生活,接触最多的是年轻人。近年来,我所从事的文学专业,女生在人数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本科,硕士,博士,都是如此。我今年给研究生上《小说艺术》课程,17个学生,没有一个男生。可以说,我视野之中的年轻人,女性占了主导的地位。我跟她们之间,没有被社会广泛议论的“代沟”,很容易互相理解。如果说“原型”,她们作为一个整体,就是原型吧。
关于青年女性的成长和婚恋困惑——
女性受教育程度水平越高,生活中的困扰反而越多
极目新闻记者:《如何是好》中展现了女大学生在就业、婚恋方面面临的种种艰难和抉择,小说中主人公晶晶重点大学毕业,晶晶的妹妹盈盈没有读过大学,但盈盈似乎比晶晶更熟悉社会,在世俗观念上来说,比晶晶过得很好。晶晶面临的种种艰难和抉择,在盈盈那里似乎更少一些。您这样设置两姐妹的人物,应该是有用意的吧?晶晶的父亲最开始认为晶晶读了重点大学以后就都是坦途,但后来他似乎失望了。您怎么看待这种现实?为什么女性接受教育程度越高,似乎在人生的选择上反而多了更多的门槛?
阎真:您注意到了一个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现象,即女性受教育程度水平越高,生活中的困扰反而越多。比较传统社会,当代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大大提高了,在这一点上,中国实现了真正的男女平等。受教育程度高,即学历高,给女性带来了人生自信,她们不必像传统社会女性那样,依附男人生活。我们看《红楼梦》中的女性,聪明绝顶如黛玉、宝钗,都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这种进步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让她们有可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生活。小说主人公许晶晶就是这样。可同时,当她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也就有了更沉重的命运自我承担。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够承担她们的命运。这就是选择权带来的责任。
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女孩,如许晶晶的妹妹许盈盈,她没有姐姐那么高的人生自信,也就没有那么高的生活期待。这种低期待,反而使她对生活没有更多幻想,也更容易接受一种平凡的命运,一段平凡的恋情,一个平凡的男人。而许晶晶,她受教育的程度更高,生活视野更高,她对生活,对恋情的期待,是多么执着,又多么难以舍弃啊!期待完美,什么都放不下来,这种执着,给她带来了困扰。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的身边,优秀的女孩会有更多的困惑和艰难。我有一个研究生,毕业几年了,还是单身。前天她的师兄,我的另一个研究生,给她介绍了一个在省政府工作的男生,她看了照片,觉得男生身高不够,就拒绝了。我知道了这件事,在微信上批评了她。要求完美,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
关于“男人要努力,女人要趁早”这句话——
在世俗的生活经验层面,大致还是有效的
极目新闻记者:您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男人要努力,女人要趁早”,应该是为了塑造人物和小说情节的需要,比较符合世俗观念中对男性和女性的定位,可能许多独立女性或思想成熟的女性并不一定认同这样的观点。您个人怎么看待,青年男性成长之路和青年女性成长之路上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有什么不同,对青年男性和青年女性有什么建议?
阎真:“男人要努力,女人要趁早”,这句话应该是小说中冷眼看世界的“小吕”说的。他看世界的眼光,就是现实性多,浪漫性少。作为一个生活的观察者,我觉得这句话就像您说的那样,在世俗的生活经验层面,大致还是有效的。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元的,没有任何一种经验,能够对所有的人都有效。如果我是一位有一定年龄的女性,我对这种表达就会很反感。一个男性,他对“男人要努力”这句话,也可能有反感。为什么我作为一个男人,就必须更努力呢?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不想得罪任何一个读者,不论他(她)是男性还是女性。但如果我们面对生活现实,男人努力,他会有更好的机会,女人趁早,同样也是如此。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承受着更大的时间压力,比如,生孩子这个事情,就不能推到太晚。如果说上帝造物不公,这也是有点不公吧。但男性承受着更大的事业压力,能不能说,这也是一种平衡呢?我不是生活导师,我没有资格对年轻人提什么建议。如果一定要说,对男性,我想说,你没有资格躺平。对女性,我想说,在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我不赞成男权主义,过去几千年,男权对女性的压抑,实在是太残酷了,连黛玉宝钗这样的优雅女性,都被固定到了悲剧的人生。但我不希望女权主义在中国盛行。女权主义的定义,就是把男性当作潜在的博弈对象,否则,你对谁去宣示女权呢?这是造成两性分裂的价值态度。日本、韩国,曾经有过女权主义盛行,两性对抗,结果之一,就是结婚率特别是生育率下降。这对国家民族也没有好处。在小说中,我通过主人公的选择,主张了女性做母亲的价值。也许我有点传统吧。世俗的生活,就是真正的生活,需要积极投入其中,而不是对抗的生活状态。
关于年轻一代女性最大的不同——
她们能在最大程度上,掌控自己的命运
极目新闻记者:《如何是好》中晶晶也有过很多捷径,但她最后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路,她坚持了大部分自己的内心,但也有妥协,在她看来,也不是完美的一条路。这样的抉择和结局,您想向读者表达什么呢?
阎真:许晶晶的生活中出现过几个男人,这些男人给她带来各种可能的机会。有些机会让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又饥又渴的人站在苹果树下,轻轻一跳,就能摘到那红艳诱人的苹果。跳,还是不跳?不知如何是好。但她始终坚持着一条原则,就是服从内心的呼唤。对方是有钱,或者有权,但是我不爱,那就是不爱。我不能因为对方有钱有权,就强迫自己去爱。我想对读者朋友,特别是女性读者朋友,传达这种生活态度。
极目新闻记者:您觉得年轻一代女性身上有哪些越来越凸显的特质?
阎真:相对传统女性而言,年轻一代女性最大的不同,就是她在最大程度上,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这种对自我命运的掌控力,来自她所受的教育,以及随之而来的独立生存能力。中国几千年,女性都是不能掌控自身命运的,她必须依附着男人生存,否则,她就会连最狭小的生存空间都没有,根本就没法活,不论她处于什么地位,哪怕当上皇后,也一定是个悲剧人物。在这个意义上,现代的女性,有受教育权、工作权、自由恋爱权、婚姻权,真的太幸福了。如何把握好这些,争取幸福人生,还需要提高生存智慧。
人物档案:
阎真,湖南长沙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因为女人》《活着之上》。理论著作《百年文学与后现代主义》《阎真小说艺术讲稿》等。其中,《沧浪之水》获《当代》杂志文学年度奖、《小说选刊》长篇小说奖、《活着之上》获首届路遥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