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乳腺癌,不再是生命的终点!”听专家告诉你这些乳腺癌“真相”

极目新闻 2025-04-16 19:26:05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摄影记者 宋枕涛

视频剪辑 彭影

通讯员 罗俊华 王芳

在4月12日发布的最新湖北省癌症年报中,乳腺癌发病率排名第二。面对这样的数据,很多女性内心充满恐惧。

很多时候,面对疾病的无助、恐慌,来自大家对它的不了解。其实,目前中国女性患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达85%以上,这个曾经让女性闻之色变的“红颜杀手”,如今已不再是不治之症,保乳治疗和乳房重建,也能让更多女性患者重拾健康的同时,保住美丽与自信。

4月15日,“323攻坚-癌症防治专家谈(第二季)”栏目的第二场直播,湖北省肿瘤医院乳腺中心副主任医师金立亭为广大网友带来了一场生动而实用的乳腺癌科普盛宴,揭开乳腺癌的神秘面纱,让大家了解“不一样”的乳腺癌。

【点击查看直播回放】

发病率上升,治愈率也在提高

“我非常理解女性朋友患乳腺癌时的恐慌,每位患者都会经历这样的心理过程。”金立亭主任表示,“虽然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长,但它的治愈率也在不断提高。如今,早期乳腺癌总体治愈率可达85%左右,一些类型特别好的早期乳腺癌,治愈率甚至能超过90%。乳腺癌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大部分患者都能走向治愈或者实现长期生存。”

金立亭还提到,我国乳腺癌发病年龄和欧美国家有较大差异。“欧美国家乳腺癌高发于绝经后,55岁往上是高发年龄段;而在我国,高发年龄段是45岁-50岁,并且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临床上年轻乳腺癌患者逐渐增多,这就对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年轻患者在社会和家庭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治疗时团队会更注重她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恢复,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年轻化趋势呢?金立亭分析,这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现在年轻人晚婚晚育,甚至不生育、不哺乳,而生育和哺乳其实是乳腺的保护因素,所以这会增加患癌风险。另外,工作和生活压力大、经常熬夜,还有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对乳腺健康也不利。肥胖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脂肪细胞就像是癌细胞的‘加油站’。研究表明,BMI每增加5,乳腺癌风险就升高12%,所以大家一定要注重体重管理。”

不痛不痒的包块最需警惕

乳腺癌如何才能早发现呢?金立亭介绍,这些年有个很好的现象,早期乳腺癌患者增多,很多是通过体检、社区筛查发现的。不过,大部分患者还是因为摸到无痛性肿块来就诊。“以前,有些患者摸到肿块,觉得不痛不痒就不在意,现在大家的筛查意识提高了,发现肿块后会及时就医。”她提醒,无痛性肿块是乳腺癌最典型的症状,但还有一些隐匿的早期症状也不能忽视。

“女性朋友们要学会自我筛查。”金立亭介绍,检查乳房时,观察外形是否有变化,乳头有无内陷,挤压乳头有无血性液体流出,还要留意皮肤,若出现像橘子皮一样粗糙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当然,定期去医院做专业体检和影像学检查更为重要。

对于筛查方式和周期,金立亭表示,定期找专业医生做触诊,是简单有效的方法。另外,彩超和乳腺钼靶是主要的筛查仪器。一般人群,建议40岁开始定期筛查,一年做一次乳房彩超,两年做一次乳腺钼靶。高危人群,像有家族史、基因检测发现BRCA基因突变、接受过胸部放射线照射的人,筛查年龄要提前到35岁以前,检查也更频繁,需半年做一次彩超,一年做一次乳腺钼靶,甚至1~2年还要做乳腺磁共振检查。

乳腺增生、结节别恐慌,多数不会癌变

乳腺增生和乳腺结节是女性常见的乳腺问题,很多人担心它们会发展成乳腺癌。金立亭表示,乳腺增生其实是女性乳腺的正常生理现象,不算疾病。大部分乳腺增生不会转变成乳腺癌,只有不典型增生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但即便如此,80%的不典型增生也不会癌变。

“乳腺结节只是一个统称,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肿块都可以叫乳腺结节,它不等于乳腺癌。”金立亭解释说,“团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有无钙化、血流信号等综合判断患癌风险。良性结节定期复查,若大小和形态稳定,转变为乳腺癌的几率很小。乳腺癌大多是从导管新长出来的,和现有的良性结节关系不大,所以查出乳腺结节不用过于紧张。”

保乳与保命,是可以兼得的选择

对于很多乳腺癌患者来说,保命和保乳似乎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很多患者担心保乳手术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然而,金立亭纠正了这个错误观念:“保乳与保命,其实是可以兼得的。”

金立亭介绍,保乳手术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乳腺癌患者,它有一定的适应症。如果患者的肿块大小不是特别大,离乳头乳晕又有一定的距离,且没有多发肿块的话,那么保乳手术就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保乳手术的关键在于术后的局部放疗。”她说,“通过放疗,我们可以确保保乳手术的治疗效果与全切手术相当,甚至更好。因为保留了乳房,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更高,自信心也会更强。”

在保乳手术和整形手术的配合上,保乳手术通常要切除较多腺体组织,如果不借助整形手段,可能达不到美观效果。通过整形手段,在切除腺体组织的同时修补乳腺,能让乳房相对完美,达到保乳的目的。对于一些入院时肿块较大的患者,如果她们有强烈的保乳意愿的话,也可以通过全身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等)将大肿块变成小肿块后再进行保乳手术。

“其实在中国,保乳率虽然跟欧美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已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金立亭表示,团队希望通过科普和宣传,让更多有保乳机会的患者能够选择保乳手术,重拾自信和美丽。

多种手段齐上阵,不要急于“一刀切”

很多患者确诊乳腺癌后,第一个想法就是尽快手术,担心不马上手术癌症就会转移,金立亭划重点:“手术不是乳腺癌唯一的治疗手段,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手术属于局部治疗,还有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等全身治疗手段。”治疗方案要根据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和分期来选择。

“比如肿块大、腋窝淋巴结可能有癌侵犯的患者,更适合先进行全身治疗;而对于某些类型的乳腺癌,像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对化疗不太敏感,能手术的话先手术更好;但三阴性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先进行全身治疗更优,这样可以观察治疗反应,再制定后续个体化方案,提高治疗精准度。”

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治疗方式和预后都不同。“激素受体阳性型对内分泌治疗敏感,住院治疗结束后需进行5-10年的内分泌治疗;HER2阳性型对靶向治疗敏感,若激素受体阴性,内分泌治疗无效,需进行1~2年靶向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对内分泌和靶向治疗都不敏感,更依赖传统化疗,要严格把控化疗周期数和剂量,降低复发风险。”金立亭说:“我们讲究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根据不同分子分型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目的是让更多患者走向治愈。”

在湖北省肿瘤医院的MDT(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在乳腺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立亭介绍,MDT就是多学科合作,我们医院开展得比较早。乳腺中心每周一下午是MDT讨论时间,会召集病理科、影像科、内科等相关科室,甚至会请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的对应科室专家,一起讨论病情。这样能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制定最佳治疗策略。对于患者来说,MDT模式能带来适合的治疗方案,更有可能获得好的预后。

“心理支持与人文关怀,同样重要”

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至关重要。金立亭说:“女性首次面对乳腺癌,恐慌焦虑很正常。作为医生,要有耐心向患者解释疾病,用科学知识告诉她们这不是绝症,是可以战胜的,给予专业心理支持。”

此外,金立亭还鼓励患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患者在病房里互相聊天、分享经验,往往能够缓解他们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她说:“乳腺中心每月举办科普大讲堂,节假日组织科普活动,转移患者注意力。对于特别紧张焦虑的患者,建议找专业心理咨询师咨询,医院有心理工作室,患者不用避讳,很多人咨询后心情能相对平复。”

直播最后,金立亭深情地说:“现在早期乳腺癌治愈率很高,我见证了很多患者治疗后重返职场,甚至参加马拉松。所以患者不必恐慌,如果感到绝望,要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整个医疗团队都会与你并肩作战,直到迎来希望的曙光。”

责任编辑:卢雅君 值班主任:谢礼逵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