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同样是肺癌,吸烟与不吸烟大不同!听专家解读霸榜癌谱的“癌老大”

极目新闻 2025-04-15 21:38:12 阅读量: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摄影记者 刘中灿

视频剪辑 彭影

通讯员 罗俊华 王芳

今年的4月15日到21日,是第三十一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根据最新公布的湖北癌症年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稳居榜首,“癌老大”的地位岿然不动。多年来霸榜癌谱的“癌老大”肺癌,在发病人群、早诊早筛、生存周期、治疗理念上有没有什么变化?

“同样是肺癌,吸烟与不吸烟的患者,在疾病特点和治疗效果上存在着显著差异。”4月14日下午,“323攻坚-癌症防治专家谈(第二季)”栏目的首场直播,有幸邀请到了湖北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二病区负责人杨彬来做客。杨彬从事肿瘤工作20余年,擅长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诊断与药物治疗,包括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从肺癌的现状、筛查到治疗,杨彬主任用生动的语言,为市民们带来了一场肺癌防治的科普盛宴。

【点击看直播回放】

吸烟与不吸烟,肺癌大有不同

过去,肺癌仿佛是男性烟民的“专属疾病”,但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杨彬主任介绍说:“确实,吸烟是肺癌的重要高危因素,然而近年来,女性不吸烟者患肺癌的比例在逐渐上升。20年前,全球统计数据显示,男女肺癌患者比例大概是3.5-4:1,如今这一比例已变为1.5-2:1。”杨彬分析,女性肺癌患者的增多,除了被动吸烟,还可能与空气污染、厨房油烟、生活压力、不健康的饮食和睡眠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厨房油烟,中式烹饪习惯以煎、炸、炒为主,厨房通风不好时,油烟中的有害物质就可能成为诱发肺癌的“帮凶”。

“吸烟和不吸烟同样会得肺癌,但差别可不小。吸烟者患的肺癌类型往往更为难治。”杨彬主任解释道:“吸烟的肺癌患者中,鳞癌和小细胞肺癌比较多见,而不吸烟的女性中腺癌比例较高。”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治疗方式和效果。鳞癌和小细胞肺癌多以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为主,因为它们靶向阳性的概率较低,在亚裔人群中,鳞癌靶向阳性的比例不到10%。但腺癌就不一样了,亚裔女性腺癌患者中,大概有50%有机会使用靶向药物,像常见的EGFR突变,在腺癌中的发生率约为40%-50%,ALK融合突变率在7%左右。这意味着不吸烟的这几类腺癌患者多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预后相对更好。

肺癌筛查:低剂量螺旋CT是金标准

曾经,肺癌“发现即晚期”是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但现在情况有了很大改变。“这主要得益于大家体检意识的加强和对筛查手段的认知提升。”杨彬主任解释,以往很多人对体检不重视,对胸部CT有辐射的顾虑,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的重要性。

“低剂量螺旋CT是肺癌筛查的金标准。”杨彬主任强调:“低剂量螺旋CT本质上就是CT扫描,辐射量只有普通CT的1/5左右,和我们在大气环境中接受的辐射差不多,对人体的辐射损伤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与传统胸片相比,胸片只能发现两厘米以上的大病灶,对于纵隔和一厘米左右的小病灶很容易漏诊,而低剂量螺旋CT能清楚地看到5毫米以上的结节,大大提高了早期肺癌的发现率。

那么,哪些人属于肺癌的高危人群呢?杨彬主任列出了以下几类:长期吸烟者(每天吸烟20支以上,持续15年以上)、被动吸烟者、有肺部慢性疾病史者(如慢阻肺、结核等)、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者(如装修工人、石棉工人等)以及有肺癌家族史者。

对于这些高危人群,杨彬主任建议:“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至少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如果连续两三年检查结果都正常,可以适当延长筛查间隔。要是体检发现肺上有结节,一定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根据结节的大小、形状、边缘是否光滑、有没有分叶、是否牵扯胸膜等特征,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再决定后续的处理方式。”她还特别提醒说,即使筛查结果正常,也不能掉以轻心。对于结节,一定要动态观察,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

肺癌治疗手段多样,精准治疗成趋势

肺癌的治疗,早已不是“一刀切”的时代,而是越来越精准化、个体化。杨彬主任介绍说:“肺癌分为1期、2期、3期、4期,不同分期的治疗方式不同。我们还会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基因检测结果以及身体状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早期肺癌患者来说,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式。除了手术外,放疗也在不断进步,从粗犷的传统放疗发展到精细的调强放疗,现在还有质子重离子放疗,定位更精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更小。

内科药物治疗更是走向精准化。杨彬主任详细解释道:“以前晚期肺癌的治疗千篇一律,基本都是化疗。现在我们会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驱动基因来选择药物。比如,同样是腺癌,有EGFR突变的患者,可以选择针对EGFR的靶向药,而且靶向药还有一代、二代、三代之分,疗效也有所不同。免疫治疗也和靶向治疗一样,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免疫治疗的出现,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和生存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肺癌治疗手段的增多和复杂性的增加,多学科综合治疗已经成为肺癌治疗的重要趋势。“对于肺癌患者来说,单一的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我们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湖北省肿瘤医院在肺癌的多学科协作方面做得非常好,“我们医院有专门的肺癌MDT团队,每周都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她说,这种多学科协作的模式可以确保患者得到最全面、最合理的治疗。

如今,在精准治疗理念的引领下,肺癌不再是传统认知中的绝症,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步入了慢病管理阶段。杨彬主任分享了一些典型案例:“我自己管理的病人中,有几个ALK阳性的病例,从最早的一代药物吃到二代,现在吃到三代,生存期已经有8-10年左右,目前状态还很好。还有一些EGFR突变的患者,从吃一代药物耐药后换成三代,生存期也能达到四五年。免疫治疗时代,也有不少患者做了免疫治疗两年之后实现长期生存。这些患者真正实现了慢病化管理,和我们医生都处成了朋友。这些案例让我们看到了肺癌治疗的希望,也让患者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卢雅君 值班主任:谢礼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