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杨明 丁萌 陈斯卉
几年来反复出现饭后烧心反酸的症状,还会影响睡眠,家住后湖的黄婆婆(化姓)四处就医未得缓解,近日辗转来到武汉市汉口医院就医后,才知原来患上了食管裂孔疝。
黄婆婆今年80岁,近几年,她每当餐后就会出现反酸、烧心等不适,特别是晚上,发作时整晚难以入睡。她也吃了不少抑酸的、抗反流的药,但效果一直不好。黄婆婆的子女很孝顺,带着她到处求医,但都疗效不太好。
最近,黄婆婆再次出现餐后反酸、烧心等不适,家属将她送往武汉市汉口医院胃肠痔瘘外科门诊就诊,经过易琨副主任医师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后,收入胃肠痔瘘外科住院。经过腹部CT及电子胃镜检查,医生考虑黄婆婆患上了食管裂孔疝。医生考虑到她年龄大,并且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给予限制进食量、抑酸护胃、促进胃肠道动力及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黄婆婆的症状稍有好转,逐步开始恢复半流质饮食。
但恢复饮食两天后,黄婆婆再次出现反酸、烧心、胸前区疼痛等不适,胃肠外科杨明医师给她安排了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她的食管下端扩大。经该科团队讨论后,明确黄婆婆患上了食管裂孔疝。医生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后,决定为她进行手术治疗。易琨、杨明、左伟手术医师团队在麻醉科、手术室护理团队的配合下,为患者进行了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式。术后,黄婆婆的康复状况良好,恢复饮食后,她的反酸、烧心等不适感得到缓解。
易琨介绍,膈肌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扁形肌肉,而食管穿过膈肌的这个孔即为食管裂孔。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扩大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的现象。
该病的病因很多,例如肥胖、妊娠、腹水、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可使胃体疝入膈肌之上,而形成食管裂孔疝。如果胃上部或贲门部做过手术,破坏了正常的结构,亦可引起疝。创伤以及手术后形成瘢痕、食管炎引起纤维化及迷走神经过度兴奋等因素,也会引起食管缩短,使食管下括约肌和膈肌脚分离程度增大,牵引腹腔脏器上移,导致食管裂孔疝的形成。先天遗传导致食管周围韧带及膈肌肌肉或结缔组织成分改变,也会引起食管裂孔扩大,导致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患者,会有包括胃灼热、反酸、吞咽困难、上腹部疼痛等症状,重者可能出现慢性缺铁性贫血、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
专家提醒,如果出现了以上症状,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一旦确诊为食管裂孔疝,需要及时遵医嘱治疗。在治疗方面,无症状的食管裂孔疝一般无需治疗。有症状者可根据病情,采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一般来说,通过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大多数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