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彭锦弦 李想 董小川
2025年3月3日,随着编号为“GI25-0157X”的病理报告被送到患者手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病理科创下重要里程碑——自2011年首创“病理诊断绿色通道”以来,该机制累计服务11万名患者,为肿瘤高风险患者赢得了救治的“黄金时间”。该通道采取专库管理,将部分活检标本的检出时间由4至5天,缩短至24小时,为全国病理诊断效率提升提供“协和范本”。
“从活检到拿到完整报告仅用24小时。”45岁的中学教师李娟(化名)是“绿色通道”的受益者。她在体检时发现胃有可疑病变,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了病理检查。
病检标本送达协和医院病理科后,根据入选流程,她的标本“触发”了病理诊断“绿色通道”响应机制,病理科团队以最快速度接力完成“取材-制片-诊断”,将报告送到了她的手中。目前,李娟已确诊为胃癌,正在积极完成相关检查,即将接受进一步治疗。
“武汉协和医院病理科高峰期一天制片6000余张,在工作量巨大的情况下,科室严格设立绿色通道入选流程及工作流程,将绿色通道工作管理制度化,尤其近几年,相关病例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报告及时率也在逐年提升。”病理科主任聂秀揭秘,G字编号取自“Green Channel(绿色通道)”的首字母,不仅代表该机制“精准诊断、快速响应”的建设理念,也是病理科团队对生命的郑重承诺。
聂秀主任介绍,纳入“绿色通道”的病例主要包括住院患者细针穿刺标本及内窥镜活检标本,如肺、乳腺、胰、胆管、纵隔等穿刺标本及纤维支气管镜、消化道及膀胱镜活检等。这类患者中往往恶性肿瘤比例高,为了帮助他们尽早获得明确诊断,该科自2011年3月在湖北省率先建立“绿色通道”机制,采取专人专岗管理、效率监测及绩效考核、闭环管理、智慧化支持等,使患者获取报告的周期缩短40%。据2024年数据统计,绿色通道病历自标本接收开始,到出具最终病理诊断报告,24小时内及时率达27.74%,48小时内及时率达72.00%,零差错、零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