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长期慢性中耳炎没重视,男子听力严重受损,医生植入人工听骨助他重获新“声”

极目新闻 2025-03-02 21:12:05

极目新闻通讯员 马遥遥

今年的3月3日是第26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聆听,无碍沟通”。2日,武汉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活中一些不健康的用耳习惯导致了听力损伤,其中还有不少慢性中耳炎、耳鸣、耳闷的患者由于觉得症状不严重没有重视以至于最后发展到听力受到严重损伤,甚至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家住汉口的孙先生(化姓)今年46岁,因长期左耳慢性中耳炎没有得到重视,一直未能有效接受规范治疗,导致听力逐渐下降,近半年来听力损失加剧,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半个月前,他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耳鼻喉科门诊就诊。“听不清别人说话,和同事、家人沟通出现障碍,感觉自己被孤立了。”孙先生向医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经详细检查,接诊的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张琼发现孙先生的左耳听骨链因炎症受损,传统药物治疗已无法改善听力。

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张琼进行人工听骨链重建术

经过专家团队评估,耳鼻喉科决定为孙先生实施人工听骨链重建术。手术由副主任医师张琼主刀,通过4k耳内镜下的精细操作,成功植入人工听骨,替代受损的听小骨,恢复声音从鼓膜到内耳的传递功能,重建了受损的听骨链。术后,孙先生的听力明显改善,目前听力测试显示,他的听力水平已恢复至接近正常范围。

“如今耳聋已不再是老人容易得的病,不少慢性中耳炎、耳鸣、耳闷的患者,由于觉得症状貌似不严重,就没有重视以至于最后发展到听力受到严重损伤,甚至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副主任医师张琼表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由不良用耳习惯导致听力损伤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化。她曾经在门诊接诊过一位30岁的女患者,由于每天乘坐地铁上下班,她长期在地铁上戴耳机听歌打发时间,为了不被周围环境打扰总是将声音调得很大,加上一段时间以来工作压力挺大,经常熬夜加班到凌晨,以至于出现了双耳听力明显下降,伴有双耳闷和耳胀的症状。

武汉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伟介绍,耳朵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快节奏、高压力以及噪声、不当用药等原因,导致听力障碍患者人数增多。听力下降会影响患者与他人交流,时间长了会让患者性格孤僻,听觉反应迟钝,大脑思维缓慢,影响中枢神经整体平衡发育。这样,听力会愈加迟钝,言语表达能力急剧下降,严重者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对于儿童,听力下降会延误儿童的言语智力发育,影响儿童正常学习生活。陈伟主任强调,市民要树立科学安全用耳意识,具备科学的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用耳习惯,警惕听力下降的预警信号,一半以上听力损伤是可避免的。

专家提醒,保护听力健康,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做起:

一、避免噪音暴露:长期接触高分贝噪音是导致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在噪音环境中佩戴耳塞或耳罩,减少对听力的损害。

二、正确使用耳机: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遵循“60-60原则”(音量不超过60%,连续使用不超过60分钟)。

三、定期检查听力:尤其是中老年人和长期接触噪音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四、预防耳部感染:避免用力挖耳,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预防中耳炎等疾病。

五、健康生活方式:不要熬夜,尽量在22时30分之前睡觉;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乱发脾气;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等。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也有助于保护听力健康。

(武汉市中心医院供图)

责任编辑:李伟 值班主任:谢礼逵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