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胃从腹腔“跑”进了胸腔,专家微创修补食管裂孔疝

极目新闻 2024-11-27 18:39:11 阅读量:

极目新闻通讯员 宁亚飞

六旬老人反复出现胃疼、反酸、胀气,竟是食管裂孔疝惹的祸。胃“离家出走”后从腹腔跑到胸腔,引起消化道梗阻导致胃食管反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Ⅱ科专家团队手术,帮她恢复消化道健康。

今年10月初,63岁的熊婆婆(化姓)不明原因出现反复呕吐,尤其是进食后症状更加严重,伴有反酸、烧心,还经常排黑便,严重时连水都不敢多喝。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始终查不出病因。10月底,老人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该院胃肠外Ⅱ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屈兵了解到,多年前老人曾因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做过开胸、开腹手术,结合当前症状,屈兵判定她极有可能是食管裂孔疝复发,导致胃食管反流。

与常规食管裂孔疝患者的情况不同,老人之前有相关手术史,腹腔和胸腔粘连比较严重。这次发病不仅仅是近端的胃底部移位到左侧胸腔,更有胃体和胃窦部又移位到了右侧胸腔,幽门部再从胸腔进入腹腔,长此以往,移位的胃形成了“S”形,食物长期积聚在胃远端,无法正常排出,引发消化道梗阻和胃部溃疡,胃溃疡继而诱发消化道出血,导致中度贫血和黑便,好在经过活检后发现,胃溃疡尚未恶变。

考虑病情复杂,胃肠外Ⅱ科主任罗建飞教授邀请麻醉科、胸外科组建MDT专家团队,详细分析讨论治疗方案。考虑到病检溃疡为良性,且有明确的食管裂孔疝导致消化道梗阻诱发因素,专家团队认为当务之急是处理食管裂孔疝、消化道梗阻和胃食管反流的问题。

经过反复讨论,专家团队建议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相比传统开放性手术,该术式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仅需打几个0.5-1.0厘米的小孔便可完成操作。

11月20日,在麻醉科主任夏中元教授团队的护航下,由罗建飞教授、屈兵副主任医师领衔,带领左腾、王清波等实施了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

术中,专家探查发现与术前判断一致:患者双侧膈肌脚异常薄弱,导致膈肌裂孔扩展,在右侧膈肌后方的左右侧各形成了一个巨大缺损,一部分胃底经左侧缺损的裂孔疝入左侧胸腔,另有更大的胃体、胃窦部、十二指肠及网膜经右侧裂孔疝入右侧胸腔,且与胸膜形成广泛粘连,手术操作的困难重重。

专家团队精细操作,小心翼翼将胃与胸膜粘连分离,将移位进入胸腔的胃及其它腹腔器官还纳回腹腔内,并评估疝囊的内容和大小。随后,进行食管裂孔的游离,精确切除周围的粘连组织。然后对左右侧扩大的食管裂孔进行缝合关闭,选择复合补片裁剪成适当的大小和形状,以确保补片与裂孔大小相匹配。通过腹腔镜下精准缝合技术,将补片牢固地固定在薄弱的左右侧膈肌脚表面,避免其移位或松动,确保裂孔完整闭合。

在完成裂孔修补后,为防止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及提高术后恢复效果,手术团队又将患者的胃底进行了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手术,将胃底一部分围绕食管下段缠绕,形成一个物理屏障,重建了胃食管阀瓣,减少食管和胃部的压力,有效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历时3小时的手术顺利完成,老人返回病房进行康复治疗。

在胃肠外Ⅱ科护士长谢菲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下,老人术后各项指标迅速恢复,仅一周就康复出院。

屈兵介绍,食管裂孔疝是因为腹腔脏器通过扩大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可分为滑动型食管裂孔疝、食管旁疝,一般比较小的食管裂孔疝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但比较大的食管裂孔疝,会导致胃溃疡、消化道梗阻、慢性贫血等,多会引起反酸、烧心、腹痛、呕吐、胸闷、心慌、头昏、哮喘、咽喉部异物感等症状。专家提醒,症状轻微的裂孔疝可先采用对症治疗,治疗无效者或症状明显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图片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提供)

责任编辑:张杰妮 值班主任:魏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