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造血干细胞更具有活力00后小伙鹤恩(化名),坚持锻炼了3个月。11月1日鹤恩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中心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华北地区一位素未谋面的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采集前2天,00后小伙子鹤恩躺在病床上,在朋友圈里写下一段“致遥远的亲人”:“当我的造血干细胞流淌在你的身体里时,它们一定是充满活力的,因为骑行、打网球的有氧运动,希望这份活力能够让你重获健康,更长久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遥远的亲人”是他未曾谋面、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一名血液病患者。经历四个多小时的采集,鹤恩的造血干细胞被分离出来,送往远方,挽救生命。
今年8月,鹤恩和平常一样,在电脑前飞快地敲着键盘,手机响起,显示是一个来自武汉的座机号。怎么突然有武汉一个陌生的电话打过来,鹤恩心里带着疑惑接了电话。
“您好,这边是武汉市红十字会……”感觉到他的困惑,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娓娓道来,“时间有点久了,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2020年11月您在湖北工业大学做了造血干细胞血样入库,现在有血液病患者和您初步配型成功了,请问如果最后配型成功的话,您愿意捐献吗……”
鹤恩这才想起来,那是他就读大一校园组织造血干细胞宣传活动的时候,工作人员在旁边介绍了中华骨髓库,问他愿不愿意加入,想着也就多采两小试管的血,他答应了。这么多年过去,他已经从学校毕业,没想到4年前的无心之举,竟有了回应。
得知初配成功的消息后,鹤恩私底下咨询学医的朋友,和陌生人配型成功的几率有多大。朋友说,非亲缘关系成功的几率只有几万到几十万分之一,能配上是患者的幸运也是缘分。
因为担心通不过后续检查,他开始有意识地规律锻炼,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每周3-4次打网球,骑行30公里,从2024年8月一直坚持到入院前。
“我知道采集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不担心捐献,只担心高分辨能不能相合,体检能不能通过。”他说,“这件事对别人至关重要,又非我莫属,那必须全力以赴,不想因为个人原因留下遗憾。”
11月1日,鹤恩早早到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打完最后一针动员剂后,正式开始捐献。
提及5天打的9针动员剂,鹤恩表示没啥反应,“有也不影响捐献”。护士在一旁笑着说:“你就是那个超级淡定的小哥哥吧。”
“尊敬的捐献者,您好,首先我想表达最诚挚的谢意和最真挚的感激之情……得知被诊断出白血病的消息时,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绝望和恐惧……正当我们全家陷入绝望之时,中华骨髓库和您给我们带来了生的希望……”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坐在鹤恩身边,为他轻声念患者寄来的感谢信。
从8时30分到13时30分,23个循环结束。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取下来,小心地放进运输的保温盒内,即刻奔向远方,为另一个生命送去希望。
鹤恩也成为湖北省第678例、中华骨髓库第1879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从2003年以来,湖北已有13万名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随着库容量的增大,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率也得以提升。
(来源健康合伙人通讯员章晟记者刘雅婷编辑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