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渊
通讯员 邵克斌
每周六晚7时,武汉市钢都中学教学楼A209教室灯火通明。30余名学生围坐在工作台前,机器人小车在轨道上精准移动,编程界面闪烁着数据流。“去年在世界机器人总决赛上获得二等奖后,我们正优化超级轨迹赛的路径算法。”高一(7)班班长周昊然说。成立八年来,这个宝藏社团已累计斩获国家级奖项22项。
机器人活动室
科技强基:从活动室到国际赛场
“机器人竞赛是跨学科融合的试金石。”信息技术教师、科技竞赛总教练孙林展示着学生自主设计的智能餐饮机器人,“机械结构、传感器应用、编程算法,每个环节都需要团队协作。”
在2024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武汉地区选拔赛中,五名高一学生组成的代表队全部获奖,团体总分排名第一;其中陈慧婷同学设计的餐饮机器人凭借精准的任务识别能力,斩获武汉市一等奖。
“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调试程序是常事,但看到机器人流畅完成送餐任务时,所有疲惫都烟消云散。”陈慧婷说。
2024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
这种全情投入的精神,在钢都中学科技社团已成常态。孙林、田国全、王亚锋三位教练多年以来坚持辅导,从75平方米的活动室出发,带领学生转战世界机器人大赛、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等教育部“白名单”赛事,屡创佳绩。
“所有设备均由学校投入,学生零负担参赛。”孙林表示,学校已累计投入百万元建设人工智能活动室,涵盖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前沿设备。
世界机器人大赛
全域育人:多元舞台绽放青春光彩
从机器人活动室到传媒实训室,从极昼文学社到篮球训练场,钢都中学构建起“八大社团+两大运动队”的立体化育人矩阵。
作为青山区唯一市级篮球传统强校,这里每天都上演着热血场景。“挡拆、快攻、联防……篮球考验精密配合与责任共担。”篮球队长林昊坤展示着新学的技巧,“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也会感染到教室和生活中。”
篮球场上
在钢都,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传媒班学生排演原创剧目《风声》,美术生在校园长廊捕捉晨昏光影,文学社员正在编撰新一期的作品集……
这种“人人参与、个个出彩”的生态,源于学校“人文教育”的核心理念。学校党总支书记杨宏曾强调:“教育不是流水线,而是唤醒每个生命的独特潜能。”
钢都中学传媒班同学表演
副校长黄铁华透露,近年来,学校通过“一生一案”个性化培养,构建起“文化课+艺体特长+科技竞赛”的多元成长通道。2025年美术联考中,该校美术生本科过线率达100%;6名同学通过空军飞行员和海军飞行员的严格选拔确认录取;传媒班连续九年取得特殊本科过线率超过70%的好成绩。
正如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的2024届毕业生丁文晗所言:“母校以包容的土壤让我的艺术直觉扎根舒展,尊重和认可将我一步步带往美院的阶梯。”
英语学艺节《后妈茶话会》
品牌铸魂:德育活动浸润成长底色
“学习确实是‘竹篮打水’,但结果却绝不是‘一场空’,而是让竹篮变得更干净了。”2025年成人礼上,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简繁的寄语引发共鸣。作为钢都中学2007届毕业生,他以“爱国、人文和创优三重精神灯塔”激励学弟学妹:“母校教诲我将个人理想熔铸于时代浪潮中。”这场集德育、思政、家校共育于一体的盛典,正是钢都中学办学理念的缩影,即“人文底蕴生教育之根,科学精神铸教育之魂,特长发展彰教育之本”。
钢都中学2025年成人礼上
从“青春砺志”成人礼到“青衿化鹏”校园文化艺术节,从“学科探秘”学艺节到“强健体魄”体育节,四大品牌活动贯穿学年始终。
在第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上,高一深情朗诵《新青年》,高二表演音乐剧《一分半光盘》,高三小品《离考试结束还有十五分钟》既令人捧腹又发人深省。
“这些活动不是点缀,而是育人的重要载体。”青山区数学学科带头人、政教主任蒋宝琴说,“这一系列活动既是深化学校人文教育理念,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也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成为‘眼中有光、脸上有笑、心中有爱、脚下有力’的时代新人!”
乒乓球赛
教研深耕:用匠心锻造优质教育
在钢都中学,“深度教研”不是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行动自觉。
“都云论坛”上,各学科教师围绕“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改革展开头脑风暴;青年教师“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新进教师100%参与“新秀杯”教学竞赛,中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比赛,11个教研组(备课组)参加“说上评”比赛,全体教师参与听课和评课,推动课堂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型。
“都云论坛”上,陈静老师分享心得
“我们要求教师‘下题海,让学生泛轻舟’。”数学名师陈静展示着教研组编制的《高频考点集成手册》,“通过大数据分析学情,精准推送个性化习题。”
“教师的教育生命是在学生身上延续的,教师的人生价值是在课堂和学生身上得以体现的。”校长殷卫国指出,学校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通过“钢都楷模”“创优名师”“人文名师”等工程,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中,英语教研组长赵文新在全市高考备考会上分享经验;生物教师张萌在华师一附中展示实验课并获全市一等奖;青年教师李琳茜将心理学融入思政课,用“校园流浪猫”搭建起与学生的心灵桥梁,被称为“茜茜树洞”。
生物教师张萌授课
这种教研深耕也带来显著成效,五年来,学校特殊本科过线率和600分以上人数持续增长,2024年高考中,钢都中学特殊本科过线率达50%,600分以上人数创历史新高,各项指标稳居武汉市市级示范头部高中领先位置。
化学教师王佳慧曾以“原电池比喻”阐释教育理念:“用教育做原电池,用爱发电,用心教学。”这种情怀在钢都中学蔚然成风。40岁以下教师中,职业起点学历均为名校硕士研究生,近几年有340余人次获区级以上奖励和荣誉称号。“我们不仅要教知识,更要在学生心中种下终身学习的种子。”武汉市物理学科带头人韩尚文老师说。
名师团队
近年来,钢都中学完成从“生源洼地”到“示范高地”的华丽转身,正如杨宏在开学典礼上所说:“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如今,钢都中学正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焕发出“钢铁精神”与“人文教育”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