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在云南普洱到玉溪的一段高速上,每公里有十个警示牌。该网友发布了16张警示牌的照片,有25个不同内容的警示牌。牌上分别写着“货车易起火路段,已烧毁300余辆”“已失控1000辆货车”“第1000辆(字下面是张镜子)”“还有21公里长下坡”等内容,引发网友热议。经查询,该路段位于云南昆磨高速玉溪段。
4月9日,玉溪高速交警大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路段确实安放了很多警示牌,“因为这里是全国最危险的路段之一”。
工作人员介绍,这个路段是个20公里左右长下坡,外地人不敢走,在十多年前,每天都出事故,不过这几年治理得很好了,“安放这么多警示牌,一个警示牌看不见,那总有一个看得见。”(据4月10日海报新闻)
来源:网络截图
高速路边设立警示牌很常见,也很必要各种式样的警示牌,用醒目的文字和鲜明的色彩,时刻提醒司机保持警惕,提前预判风险,可以说是无声的“安全卫士”。但是一公里有大大小小十余个警示牌,确实是不多见,有网友质疑,警示牌数量过多,过于密集,可能造成视觉疲劳,是不是“用力过猛”?但也有人认为,在这种特别危险的路段,这种“密集式”的警示十分必要。
当地交警说,这是全国最危险的路段之一,那么究竟有多危险呢?据公开数据显示,这一路段自2004年通车以来,27公里长下坡的“大风垭口”路段已让1100余辆重载货车失控,300辆货车化为灰烬,123条生命在此消逝。这里年均死亡人数曾高达17人,被过往司机称为“死亡之坡”。更令人心惊的是,其地形特征堪称“魔鬼路段”——20公里连续下坡,落差达千米,重载货车在重力加速度下极易失控,刹车系统长期高温后更会直接失效。外地司机初次行驶到此,一不小心就可能因为不熟悉路况而酿成事故。
虽然,2019年当地交警首创自救匝道“大网兜”和自救消防水箱,自主研发获国家专利的“交通应急预警管控系统”,改写“死亡之坡”年均死亡17人的历史,实现了该路段15年来首次事故“零死亡”,展现了公共安全治理的智慧与担当,但这并不意味着,驾驶员们就可以掉以轻心。
看似“夸张”的警示牌,其实是最低成本的安全兜底,也是用血泪换来的深刻教训。这些警示牌并不是简单地堆砌,而是充分考虑到了驾驶员在长途行驶中可能出现的注意力分散、警惕性麻痹等问题。既然道路条件无法改变,那么,就让“宁可过度提醒,不可心存侥幸”的警示,成为守护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线。
当地交警部门减少“死亡之坡”事故率的各种积极作为,折射出公共交通安全管理的进步,对于危险路段的治理,不光要用警示、限速、事后追责等传统手段,也要强调事前预防和系统应对。一公里十个警示牌,只是我们一眼就能看到的,最突出的治理手段,但其实只是整个安全防范系统中的一环。从硬件设施的创新升级,到科技赋能的预警系统,从完善的应急救援到日常的驾驶员安全培训,只有构建多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御体系,才能让“烧毁300辆!失控1000辆!”的血泪教训入脑入心,让来来往往的司机对道路安全更加上心。
在安全面前,提醒“过度”也并不为过,只有将科技手段与人文关怀结合,让郑重的警示与完善的预防并重,“死亡之坡”才有可能蜕变为“平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