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近日,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一些以“国货品牌”“国货味精”命名的用户,并发布视频称,莲花味精濒临破产,只剩下一栋办公楼,老板儿子含泪直播,仅1人观看。3月26日上午,莲花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回应:“我们现在挺好的,公司很火爆,那些都是博眼球的谣言。”(据3月26日中国新闻网)
好好的莲花味精,被人说成是濒临破产,相关视频无论是为了蹭流量,还是恶搞,都是在制造谣言,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据报道,莲花味精作为老字号国货产品,有过辉煌时期,“莲花味精,颗颗香浓”这句广告语在20世纪90年代响彻大江南北,一度是中国最大的味精生产和出口基地,也是河南省的“四大工业名片”之一。但也经历过困难时期,2019年一度来到破产退市边缘,2020年经过重整以后,这几年连续盈利。2021年至2023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4436.44万元、4619.47万元、1.3亿元。
可见,所谓“穷得只剩一栋办公楼”并非莲花味精的现状,濒临破产是几年前的事,现在拿这个话题博眼球,属于翻炒旧闻,与当今的事实并不相符,如果不加以标注,就属于误导视听的谣言。至于“老板儿子含泪直播,仅1人观看”,如果纯属捏造,会构成诽谤之嫌。
相关谣言视频(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要说莲花味精曾经的困境,除自身经营不善外,也与“味精致癌”谣言的大范围传播有关。谣言对整个行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直到2023年才被清除。当年6月,科普博主发布“味精不致癌”的辟谣视频,指出鸡精、蚝油等调味品均含味精成分,引发网友对莲花味精的“平反”潮。随后,蜂花等国货品牌掀起的消费热潮进一步带动其销量。莲花味精因“配料表简单干净”得到网友点赞。
受益于互联网上对国货的热捧,以及莲花味精自身抓住了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机遇,2023年莲花控股实现净利润1.31亿元,同比激增178%,创下近年来最佳业绩。2024年,公司工作人员接受河南民生频道采访时感慨:“20多年了,从没像现在这样扬眉吐气。”
莲花味精的扬眉吐气,反过来表明良好舆论氛围的重要性。虽然莲花味精在重整以后就走出了困境,但2023年的业绩爆发,与国货受追捧的热潮不无关系。莲花味精因“配料表干净”,因自身质量的过硬,重新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莲花味精把日子过好了,其濒临破产的谣言又来了,这难道是见不得别人好?或者是以卖惨的悲情戏码来博取关注?造谣者究竟是何居心?以造谣来博眼球有意思吗?
涉及企业与产品的谣言可不是博眼球那么简单,搞不好既会影响到企业与品牌形象,也会影响到市场信心,谣言会危及到产品的销路与企业的生存发展,背后又是众多企业员工与产品链条从业者的家庭生计,岂是儿戏?编造企业与产品的谣言,后果严重,不能对此只是辟谣了事。虽然莲花味精以“我们好着呢”来对谣言啪啪打脸,传播谣言的相关账号应该受到处理才是。平台也该负起对内容的审核责任,不能让谣言有兴风作浪的空间。
有关方面三令五申,要坚决打击“自媒体”发布传播谣言信息、有害信息和虚假消息的行为,对无中生有制造谣言、集纳旧闻旧事冷饭热炒、移花接木制造虚假消息的,一律要严加整治。莲花味精“穷得只剩一栋办公楼”这样的谣言怎么还能够兴风作浪,也是怪事。对谣言的整治还须健全机制,加大力度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