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人在广州,一年举报2277起违章,其中1945起被扣分,共计8998分,相当于749本驾照。
这是名为“大湾区野生摄像头”的网友王先生分享的2024年“举报战绩”,视频评论区中,很多网友为其举报行为点赞,称博主为“广州好市民”,也有人对其行为言辞激烈,称其“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王先生拍摄的违章行为(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针对骂他的声音,王先生表示:“很多人觉得我举报是为了挣钱,但广州对举报者并没有奖励措施,遇到骂我的,我会主动和这些骂我的人对线,看他们破防又无可奈何的样子。”(据2月26日封面新闻)
王先生提供的统计数据图(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王先生提供的交警审核截图(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在繁忙复杂的城市交通中,每一位司机都应该深知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不能随意占用应急车道,不应该违规变道和闯红灯,这都是交通法的明文规定,是驾照学习时应该烂熟于心的安全常识。然而,总有人明知故犯,肆意违章,让本就不顺畅的交通更加拥堵,让那些主动遵守规则的人愤懑不平。
王先生最初开始记录和举报违章行为,就是因为这股“不服气”——怎能如此堂而皇之地违反法律规定?之后,他通过进一步学习法规,与交警部门沟通,更加明白了这些违法行为的高发和危害,于是决定坚持举报,为交警“查漏补缺”。这是一名普通市民最为质朴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也是社会监督最生动的体现,有益于维护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强的正面示范意义,为何会招致谩骂?分析骂举报者的人的心态,不难发现,其中既有对交通法规的漠视,也有对他人行为的偏见与中伤。一些人可能认为,自己偶尔的违章行为并无大碍,而他人的举报则是“多管闲事”。这种心态助长了交通违法行为的蔓延,削弱了社会对交通规则的敬畏之心。长此以往,不仅交通秩序将受到严重冲击,公共安全也将面临更大威胁。
还有人喜欢恶意解读举报者的行为,总认为举报者跟交警部门是“一伙儿”的,是为了自身利益而行动,这是一种极其狭隘的法盲思维。如果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法律,还需要这样费力去举报吗?是不是非要等到自身权益因为他人违法行为受损的时候,才知道热心地去守护规则和秩序的人多么难能可贵?
为一己私利,扰乱视听的恶意举报当然人人厌恶,但是举报行为本身是一种合法的权利,旨在揭露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合法的举报行为是公民的义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广州举报交通违法行为没有奖励,但是其他地方有时为了加大对某项违法行为、不文明行为的治理,就会用奖励举报的方式,发动群众一起来监督。可见,合理合法的举报,揭露违法行为,本质上是对社会规则的坚守,对公共安全的守护。
合理的举报,尤其是为了公共安全的举报,不仅不应该被骂,反而值得被大力赞扬。对法律法规较真,就是对生命安全负责,对公共利益上心。王先生的行为体现了市民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希望他不要被一些闲言碎语所影响,坚定地做正确的事情。对于一些造谣谩骂、人身攻击的过分言论,平台确实应该及时处理,别让热心人寒了心。
也期待能有更多的“野生摄像头”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共同监督交通行为,维护交通秩序,让我们的交通环境变得越来越安全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