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十年磨一剑” 近300万字《荆楚文化史》出版

湖北日报 2024-08-15 21:17:30 阅读量: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韩晓玲 通讯员解丽娟

8月14日,由湖北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省荆楚文化研究会、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荆楚文化史》出版研讨会在汉举行。省内外专家学者围绕该书出版和推动荆楚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这部“十年磨一剑”的学术著作,共6卷、近300万字,上启8000年前的宜都城背溪文化,下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梳理探索了荆楚文化的历史源头、演进轨迹和卓越成就,完整清晰地展现了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为读者展示了立体、鲜活的荆楚文化全景图。

卓立于中国地域文化之林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省博物馆精品文物展时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

湖北是远古人类文化演化地、楚文化发祥地、新民主主义革命策源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兴盛地。荆楚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在政治与伦理、思想与学术、文学与艺术、科学与技术等诸多领域都有突出表现。

《荆楚文化史》由省荆楚文化研究会组织编撰,于2014年启动,历经十年,由湖北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荆楚文化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湖北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重点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项目。

《荆楚文化史》分为史前、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代6卷,多维度和全方位地考察、梳理了荆楚文化发生、发展和演变的线索,揭示了荆楚文化的基本特征、分衍状态和流变趋势,勾勒了荆楚文化与其他区域文化乃至外域文化间多向的碰撞、交流和融合的轨迹,客观评价了荆楚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强大而持久的作用和影响。

据介绍,《荆楚文化史》除重点考察微观层面的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宗教、民俗之外,还涉及时代变迁的社会背景和生态、移民、城建、商旅、交通等文化事象。

著名楚文化专家刘玉堂担任《荆楚文化史》总主编。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荆楚地域是南方的“中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作为长江文明表率的楚文化横空出世,不仅与中原诸夏文化竞相媲美,而且与西方古希腊文化争奇斗艳。

荆楚文化源远流长、璀璨夺目,傲然卓立于中国地域文化之林,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生动展现荆楚文化全景图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该书的出版,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挖掘荆楚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动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原会长张海鹏指出,《荆楚文化史》涵括了这一地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以及以后历代的人口结构、民族构成、生活习俗、思想学术、文学艺术、科技发展、教育等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全面揭示了中华文化在湖北的传承和发展,揭示了荆楚文化在中华文化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荆楚文化史》的出版,是进一步认识荆楚文化的起点。

“这是荆楚文化史研究的新进展。”荆楚社科名家、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马敏认为,对荆楚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可从多方面展开。就中西文化比较而言,应加强楚文化同古希腊文化的比较。就中华文明的整体比较而言,要与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等进行横向比较研究,与同处长江文明带的上游巴蜀文化、下游吴越文化进行大河流域文化比较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黄朴民表示,《荆楚文化史》在解读与展示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方面,做出了成功尝试,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积极的当代借鉴意义。该书充分借鉴和利用新出土的考古资料,结合传世文献,积极进入学科的前沿领域。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地域文化史研究进入新境界。

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特聘教授陈锋说,书中诸如石家河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所达到的玉器高峰,屈原风骨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锻造,荆楚文化对中华伦理的浸润,楚辞汉赋对文学发展的影响,茶文化、药文化及活字印刷等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有关章节的描写和论述都达到了科学性、学术性、可读性的有机统一。

责任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