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31日下午,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32强赛,61岁的卢森堡籍华裔老将倪夏莲不敌中国选手孙颖莎,止步32强。
40余年的职业生涯、6届奥运会,尽管倪夏莲从未拿过奥运会冠军,但她对乒乓球的理解和热爱,似乎要比金牌更打动人。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作为当今世界乒坛的传奇女选手之一,倪夏莲从不愿意给自己设限,一路走来,她似乎总在“破局”。
左撇子长胶“怪球手”,坐冷板凳也挡不住想赢的心
倪夏莲1963年出生在上海,父母都是普通工人。1970年,她在上海市控江二村小学上学。那时,隔壁邻居有人打乒乓球,倪夏莲老想去打,但就是轮不到她。
上小学以后,学校组建乒乓球队,老师一共选了三四十个人,每个人带个小凳子到乒乓球馆打擂台赛,赢的就一直打,输的就坐着。当时只有七八岁的倪夏莲,也不懂什么正侧攻守、扣杀、弧圈等技术,她想的就是要让对手接不到球,于是,那天她一直赢,小凳子一下也没坐。那次比赛以后,她正式进入校队。
倪夏莲(图源:新京报)
1977年,上海市选拔全国乒乓球少年比赛队员,倪夏莲以第二名的成绩入选。8月,她以上海队主力身份,获团体冠军和女单冠军。
1978年,15岁的倪夏莲成为了上海队的主力队员。次年在第四届全运会上战胜曹燕华等世界一流名将,获第四届全运会女单亚军,同年入选国家队。
但进入国家队后,倪夏莲坐了三年的冷板凳,始终没有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她坦言,在那段时间里,更多的是恐惧,不断问自己,还能继续打下去吗?为了增强竞争力,1982年2月,倪夏莲咬牙改打长胶。8个月后,她就拿了全国第二。1983年,她在第37届世乒赛中代表中国队获得团体冠军,并与郭跃华搭档获得混双冠军。
倪夏莲成名,与她独特的打法有关。她左手直拍,采用长胶拍,球路变化莫测,被称为“怪球手”。长胶是中国人60年代发明的,而倪夏莲创新了直板长胶攻拉推结合倒拍打法,是这一打法的“祖师奶奶”。
转战卢森堡,开启超长职业生涯
1986年,倪夏莲从国家队退役,辗转海外。1989年,她与德国一家俱乐部签约。
在德国打了两年球后,倪夏莲定居卢森堡,之后辗转德国、美国、波兰、卢森堡、意大利、芬兰等国。她走到哪里,就把冠军带到哪里,被称为“欧洲不可战胜的乒乓女王”。
1998年,倪夏莲再次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获得欧洲女子乒乓球冠军,打破了匈牙利布达佩斯俱乐部主将对这项冠军长达21年的垄断。1996至1998年,更是三年蝉联欧洲12强比赛女子单打冠军。
2000年悉尼奥运会,37岁的倪夏莲代表卢森堡出战,终于圆了自己的奥运梦,并且打入了女单16强。
那时,倪夏莲就认为这是自己的第一届也是最后一届奥运会,但谁也没想到,接下来,她又打了五届。
北京、伦敦、里约、东京,直至如今的巴黎,24年、六届奥运会,数不清的对手,倪夏莲已经由一名“老将”变成“更老的老将”,人们关心的不再是她何时告别,而是她能否继续书写新的传奇。
2015年,52岁的倪夏莲在国际乒联克罗地亚公开赛上,以4比3战胜了福原爱。就是在这场比赛中,她把福原爱打哭了。
2022年10月,在第56届国际乒联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决赛)首个比赛日中,59岁的倪夏莲先后战胜韩国队“一姐”田志希和名将李时温,一人独砍2分,率领卢森堡女队3:1逆转战胜韩国女队,爆出一大冷门。赛后,倪夏莲开心地跳了起来。
倪夏莲(图源:新华社)
实际上,在整个巴黎奥运会备战周期,倪夏莲的成绩都相当不错。三年前的休斯敦世乒赛上,她与队友获得女双铜牌;去年的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支线赛哈维若夫站和今年的贝鲁特站两站比赛中,她更是以60岁的“高龄”连拿两个单打冠军,一句“不能让年龄成为我夺冠的阻碍”成为倪夏莲“老而弥坚”的最有力证明。
6战奥运,“丈夫是全方位的背后靠山”
“选择一个爱好,并坚持到底就成了一生的事业。”正如倪夏莲所说的那样,61岁的她在职业生涯里似乎从未停下过脚步。每堂训练课结束后,她都会和丈夫兼教练托米一同打磨各项技术。
在倪夏莲的乒乓之路上,丈夫托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2月,倪夏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丈夫对我来说就是全方位的背后靠山,在技术上,他是我的教练,我们一起研究战略战术;在生活上,他关怀备至、爱护有加,我也十分欣赏他的能力。”
倪夏莲与丈夫接受采访(图源:红星新闻)
在倪夏莲看来,运动员延长运动生涯并保有竞争力的最大秘诀,便是对于比赛的热爱,以及强烈的责任感,“既然上场就要打出精彩的表现”。
如今的倪夏莲,早已成为卢森堡的国宝级运动员,在当地家喻户晓,深受喜爱。2016年里约奥运会,她出任卢森堡代表团闭幕式旗手;2024年巴黎奥运会,她和男子铅球选手鲍勃·伯特梅斯共同担任本国开幕式旗手,便可见其在卢森堡体育界的地位。
正是在倪夏莲的影响和带领下,卢森堡队逐渐成长为欧洲乒坛一支不容忽视的劲旅。年轻的国家队队友卢卡和德努特,此番凭借各自的世界排名,出战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女单打项目。这是卢森堡队历史上,首次有三名乒乓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巴黎奥运会是倪夏莲的第六次奥运之旅,而她本人也是本届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虽然在外界看来,61岁的她早已进入职业生涯的暮年,能“站上赛场就是胜利”,但倪夏莲内心里其实有明确的目标。“我的确没有为自己设置成绩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没有追求。虽然已经61岁了,但我觉得自己依然有提高的空间,而且我非常清楚自己能提高的点在哪里。”
种菜、养猫、开账号的“潮阿姨”
据媒体此前报道,在此次和孙颖莎对战前,倪夏莲曾表示十分期待这场比赛,“我的抽签不好也不坏,应该说是满意。如果我能够跟孙颖莎碰到,那是我的荣幸,她是世界第一,是最优秀的选手,我能够有这样的福气去跟她学习,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啊。”
孙颖莎也在赛前表示,倪夏莲身上的体育精神值得年轻运动员去学习,“倪阿姨是乒坛很多人的榜样,我很期待能跟倪阿姨交手,多向她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就是30日晚,本届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开始前,中国队还专门邀请倪夏莲来给“莎头组合”(王楚钦/孙颖莎)当陪练,因为她与朝鲜女选手金琴英的打法相近。
“朝鲜女选手打法跟我一样,很荣幸当‘莎头’陪练,我也有责任去帮到他们。我真的一点都没有犹豫,我觉得没有祖国的培养,没有中国队对于我的培养,我算什么呢?我能有这样的机会去回报祖国,回报中国队,为他们在夺取冠军的路上,扫除那么一点点障碍,我是非常幸福的。”倪夏莲说。
其实,除了打球以外,倪夏莲还是在多个社交平台上都开了账号的潮人,时不时会发些短视频、生活感言,也会回答网友的各种问题。
倪夏莲一家住在卢森堡第二大城市——埃特尔布鲁克。家里有很大一块地,前面是花园,后面种菜。她种了西红柿、黄瓜、香菜、荠菜等,还种了十几棵果树。“种了很多,像花果山一样。我很喜欢,自己种出来的很好吃也很好玩。”倪夏莲常常用自家产的蔬菜包馄饨,丈夫托米和两个孩子都特别爱吃。
除了打理花园和菜地,倪夏莲还养了一只狗和两只猫,“都是领养来的。”
倪夏莲(图源:新民周刊)
止步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32强后,倪夏莲的本届奥运之旅也接近尾声。未来,这位乒坛常青树还会活跃在国际赛场吗?出征巴黎前,倪夏莲在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时,似乎已经给出了她的答案。
“首先,我没有糖尿病也没有高血压,所以我的身体有资本继续打下去。其次,卢森堡各界对我非常支持,来自世界各地的球迷的支持也很重要,无论我去哪里比赛,不少人都会跟着我四处征战,为我加油助威,这让我的比赛多了一层意义。还有一点,我的丈夫兼教练托米也始终支持着我,无论日常生活还是训练比赛,我们俩都非常合拍,很有默契,这更加给了我继续打下去的动力。总之,现在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放弃乒乓球的理由。”倪夏莲坦言,更重要的是自己始终热爱着乒乓球,“这是所有坚持、努力和拼搏的基础。我还想探索一下,自己的极限到底在哪里。”倪夏莲说。
极目新闻综合长城网、新民周刊、中国新闻网、新华网、新华社、北京青年报、羊城派、文汇报、南方人物周刊、上观新闻、新京报、红星新闻、鲁中晨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