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6月14日报道:12日,斯坦福大学 Nicholas Bloom、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韩若冰、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上发表了题为:Hybrid working from home improves retention without damaging performance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显示,灵活的混合办公制度能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留存率,且不影响员工的工作表现。
论文截图
不影响工作还可降低离职率
据了解,携程梁建章和其研究团队,在2021至2022年期间开展了一项持续6个月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了混合居家办公对员工表现、保有率和满意度的影响。携程的技术、产品、业务、市场营销等岗位的1612名员工参与了这项研究。这些参与者按照随机分配两种工作模式——办公室办公组(1周5个工作日均在办公室工作)和混合办公组(1周5个工作日中3天在办公室工作,2天居家办公)。
图为论文截图,携程的员工在开放式办公环境里工作
结果显示,在混合办公组中,员工离职率下降了三分之一,工作满意度得分有所上升。离职率下降在女性员工、非管理职位和通勤时间更长的人群中最显著。公司管理层在研究后对混合办公的看法也有所改善,实验前他们曾担心这种工作模式会影响生产力。论文作者评估了混合办公对员工表现和升职的影响。他们在实验开始的两年后分析了评估员工表现的指标(包括审核和升职结果),结果显示,两组之间没有发现差异。
国内首推“混合办公”已两年
在看到试验结果后,2022年3月起,携程在集团范围内推行了混合办公政策,成为中国首个率先实施该制度的企业。据携程统计,员工离职率的潜在下降,能为企业节省数百万美元的招聘和培训费用。最后,论文也指出,这些结果或适用于类似携程的工作环境,即在现代办公空间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员工。
既能免于通勤的奔波劳苦,还不影响工作表现,越来越多的当代年轻人正变身“时间管理大师”,他们推崇自由、灵活与高效的工作方式,家里、咖啡厅都可以化身为办公场所,随时随地开启高效能工作。据了解,自携程开始全面推行混合办公以来,截至2024年3月,已有七成员工体验了混合办公带给自己的便利性,累计节省约70万小时通勤时间。其中,女性申请人次占比略高,年轻人更青睐混合办公,90后和00后占比近八成;混合办公政策惠及了更多的有娃家庭,已有63%的宝爸和58%的宝妈申请过混合办公。2024年5月,携程客服团队升级了该政策,推出“春节提前回乡办公”政策,将客服团队春节期间居家办公时间延长至一个半月。
作为混合办公项目的发起人、研究者,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曾表示:混合办公制度的推广是企业、员工和社会的多赢。不仅在不影响效率的情况下提升员工的满意度,还有利于减少交通堵塞、环境保护;缓解高房价和地区间差异;另外有利于家庭和谐、女性职业发展和提高生育率。希望混合办公制度未来在更多主流中国企业被推广,这将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混合办公”也存在争议
不过,混合办公是一把“双刃剑”,除了有上述收益,也面临诸多争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此前曾发表文章认为,从企业来看,混合办公让员工灵活了,但是企业如何管理员工并维系经营就成为现实问题。比如,企业担心员工的考核、监督、协作等面临挑战,害怕员工在上班时间“摸鱼”偷懒、工作效率低。
再如,家庭网络的数字安全防护能力不足,可能使企业面临信息泄露等风险。与此同时,混合办公引发的劳动者相关权益保护与法律纠纷凸显,亟待法律法规完善和切实可行的政策保障。
从员工来看,很多人也会对混合办公心存担忧。比如,他们会担心居家办公无法拉近同事关系,如何让领导看到工作成绩并谋求职业发展机会就成为现实问题。再如,员工也会担心家庭与工作的界限模糊,好像居家办公就没有下班的概念了。与此同时,混合办公在重新定义家的概念,并可能影响家庭和睦。
政府可大力支持办公新趋势
马亮认为,虽然并非所有行业和企业都适合混合办公,但是混合办公的确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未来可期的发展趋势。
混合办公也是政府部门乐见的发展方向,毕竟它对旅游、降低碳排放、缓解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推动家庭生育等都有积极意义。
因此,中央政府部门可推动出台和修订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解决用人单位对法律争端的后顾之忧。此外,对推行混合办公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奖补,鼓励更多企业拥抱混合办公。
地方政府可结合本地情况,出台鼓励混合办公的政策,有条件的可以出台地方性条例。这有利于吸引人才安家落户,保障女性员工权益,使城市在“抢人大战”中拔得头筹。
极目新闻综合新京报、公开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