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六周、有10亿选民参与的印度大选投票结束,大选计票结果将于4日公布。所有的评论都指出这几乎是一场没有悬念的大选,现任总理莫迪有望连任,开启第三任期,成为继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之后首位连任三届总理的人。下层种姓出身的莫迪,于2014年首次当选总理,凭借10年的出色政绩和高明的政治手腕,保持着超高支持率。但近年来,印度国内的贫富差距拉大、青年失业以及宗教矛盾等问题,莫迪一旦连任仍将面临多重挑战。
莫迪资料图(图源:澎湃新闻)
出口民调已显示莫迪三连任
据路透社当地时间3日报道,出口民调显示,印度总理莫迪领导的执政党印度人民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在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赢得三分之二的议席。莫迪6月1日晚在社交媒体更新帖文,对所有积极参与选举以及支持他的选民表达感谢,并表示对胜选有信心。
虽然印度出口民调有时不可靠,但基本准确预测过去三届人民院选举的总体结果。按照多家媒体说法,如果莫迪再次胜出,他将成为继印度开国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之后首位连任三届总理的人。
1950年9月17日,莫迪出生于古吉拉特邦北部的农村,属于下层种姓。
莫迪8岁时就开始接触隶属于印度人民党的印度国民志愿服务团(RSS),在20岁时成为了这一组织的宣传人员,第二年就成为正式成员。
1985年,莫迪正式进入人民党工作。他做事雷厉风行,颇有强人风范,很快成为党内冉冉升起的新星。2001年10月,莫迪被人民党任命为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并在此后的13年内连任三届。
莫迪担任首席部长期间,古吉拉特邦经济飞速发展,被誉为印度的“改革试验田”。从2002年4月至2012年3月这十年内,古吉拉特邦每年平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10.27%。
2014年,莫迪首次当选印度总理,后在2019年以压倒性优势连任。莫迪在印度国内一直有着很高的人气,《今日印度》杂志网站去年8月在印度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莫迪及其政党在执政近十年后支持率几乎保持不变。
2023年底,印人党在拉贾斯坦邦、中央邦、恰蒂斯加尔邦议会选举中大胜,再次证明莫迪在“印地语心脏地带”受欢迎的程度。
莫迪的受欢迎程度是连美国总统拜登都“羡慕不已”的,去年5月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峰会期间,拜登接连对莫迪说:“你太受欢迎了”“我应该要你的签名” ……
超高人气来自10年执政成绩
分析普遍认为,莫迪的超高人气,离不开他带领印度的经济腾飞。
2022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国际地位也有明显提升。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近期表示,预计印度会在2026—2027财年初超越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对一直打“经济牌”的莫迪来说,无疑巩固了莫迪的选前地位。
莫迪的胜利,也离不开他高明的政治手腕。莫迪自2014年5月首次上台执政以来,先后颁布“厕所革命”“税制变革”“废币改革”“总理基金”“数字印度”“印度制造”“新印度”“印度替代”等名目繁多的变革举措,深度塑造印度政治文化。
过去十年间,印人党主打印度教民族主义,莫迪政府斥巨资修建供奉印度教民族主义领袖的圣殿,不断从“印度教特性”视角重新书写印度文明史,全印上下陷入“印度教至上”的亢奋之中,在大选年尤其有利于印人党获取选票。
印人党还擅长设计选举口号,洞悉选民心理。印人党拥有约1.8亿名党员,和其母体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RSS)历来精于选举造势,善于发动基数庞大的基层人员走街串巷登门拉票。
也正因为如此,2024年的大选前,外界一致认为这是30年来印度最没有悬念的一场大选,莫迪本人亦信心满满。
贫富差距、就业......莫迪仍面临的挑战
不过,在印度高增长的背后并非没有隐忧。据新华社报道,印度过去十年中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公平,富者更富,穷者愈穷。
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信息,2024年入围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的印度富豪由2023年的169位增加至200位,他们的财富总额达到9540亿美元,较去年增长了41%。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受益的是少部分群体。印度国民大会党议员拉梅什认为,印度大型私营企业垄断了数十个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在攫取巨额利润的同时令穷人的生活举步维艰。
欧洲智库“世界不平等实验室”日前发布报告称,截至2023年3月,印度最富有的1%人口控制着全国40.1%的财富,其收入已达全国总收入的22.6%,两项数据均达到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据《人民日报》报道,印度已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上述报告同时还表示,由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印度实际上的贫富差距水平可能比报告所展示的情况更为严峻。
印度农民抗议(图源:参考消息)
在印人党执政的哈里亚纳邦,有失业的年轻人在选举期间举行了针对印人党的街头抗议活动。有居民表示,本国就业机会稀缺,导致许多民众在排队寻求前往以色列就业,哪怕以色列近来陷入与哈马斯的全面冲突。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农民阶层为反对党积极助选,以“惩罚”采取洋葱出口禁令的莫迪政府。
此外,宗教问题一直是印度社会的“隐形炸弹”。印度批评人士指出,莫迪政府在阿约提亚清真寺遗址上重建印度教大神罗摩的神庙,人为抹掉印度历史上穆斯林政权的印迹,在多达两亿的印度穆斯林内心划了“一道难以磨灭的深深伤痕”。
而且一直以来,印度南部对“莫迪旋风”并不感冒,东部则有着长期的动荡问题。来自南部的印度选民始终更喜欢使用本地语言的地方政党,并不喜欢印人党带来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议程和印地语内容。南部的政治人物还喜欢鼓吹“不平等”的议题,指控中央政府并未在税收问题上实现财政公平。即使此次大选后莫迪能顺利开启第三任期,其施政及改革恐将持续受南印地区性政党的牵制。
对华关系有望成新任期优先事项
本次印度大选中,中印关系也成为国际关注焦点。印度前副国家安全顾问潘凯·萨兰评论说,一旦莫迪再次当选印度总理,发展对华关系有望成为其新任期的优先事项。
4月10日,莫迪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谈及中印关系。莫迪表示,印中关系非常重要且意义重大;印中双方亟须解决长期以来的边境问题,以克服双边关系异常干扰;印中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对两国和地区都很重要。此外,他还对两国通过外交和军事层面积极和建设性接触,恢复和维持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表达了乐观态度。路透社将莫迪这一最新的言论解读为,“莫迪在中印双边问题上的语气明显软化”。
印度前驻华大使康特表示,虽然中印关系在过去几年经历起伏,但印方从来都没有对中印关系的重要性产生疑问。不过,也有分析指出,莫迪此时谈论中印关系及软化两国边界问题表态,可能与大选临近有关。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副研究员宁胜男认为,当前中印关系仍在经贸、边界等领域面临很多挑战,印度国内民族主义盛行,对中国态度趋向负面,但印度若想要真正实现本国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不会与中国彻底走向冲突。总体来看,中印关系虽在低谷,但有底线。莫迪涉华积极表态,需观其后效。
极目新闻综合自中新网、新华网、第一财经、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