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胡长幸
通讯员 吴怡蓉 吴忧
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结果,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遗址、潜江市龙湾遗址被评定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武汉市明楚王墓、十堰市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随州市擂鼓墩古墓群获批立项。至此,湖北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数及立项、评定数均位居全国第三,南方省份第一。
单论武汉,自2017年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批挂牌以来,明楚王墓是武汉市第2个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的项目。此次立项成功,标志着武汉市“一城双星”格局酝酿成型,有望再添一处集科普教育、公共游憩为一体的高品质文化空间。
明代楚藩共八代九王陵园皆建于此
明楚王墓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龙泉街龙泉山,东距武汉中心市区约15公里。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朱桢分封武昌,国号楚,是为昭王。
自昭王始至定王终(公元1643年),明代楚藩共八代九王陵园皆建于此,其格局、形制与北京明十三陵遥相呼应,是现存明代藩王墓中时间跨度最长、格局最清晰、占地最集中的墓群。
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研究专家、南开大学博物馆馆长、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毅表示,龙泉山明代楚王园寝也是建筑或遗迹保存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墓葬群,也是比较少见的保存基本完好的中国古代高等级家族墓葬群。
俯瞰明楚昭王墓(通讯员供图)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武汉市以明楚王墓遗址为核心创建了武汉龙泉山风景区。2001年这里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入选《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项目库(2019—2023年)名单》,自此启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创工作。2021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
近5年以来,这里先后实施了8项文保工程、2项地方配套工程及系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为遗址“把脉开方”,对景区提档升级。邀请国家非遗传承人何祚欢,用评书讲述楚王与武昌城的历史,完成了15集“老王说藩王”口述历史短视频的拍摄和宣传,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阐释、传播遗址文化历史价值。
明楚庄王墓、愍王墓遗址航拍(通讯员供图)
汉唐时曾有“步行街”,今为踏青胜地
其实明楚王墓所处的龙泉山早在西汉初年就已被人们看中,形成一处繁华居住地。
这里还有着樊哙的衣冠冢,据记载,樊哙的孙子樊建分封为江夏侯,就藩江夏后,将祖墓葬迁于灵泉山(今龙泉山)天马峰下。
自那以后,灵泉山的名声与日俱增,一些崇尚山野风光的文人雅士,纷纷从喧嚣闹市迁来幽静的灵泉山内建房隐居,渐渐形成街市。除了单纯的隐逸之士以外,也引来了市井之士,例如行走的商人和前来谋生的乡民,时间一长,灵泉古市便诞生了。清同治《江夏县志》记载:“灵泉古市始于汉,迄唐宋而兴盛”。
汉、唐、宋、明4个朝代,迁来居住的达官显贵多不胜数。著名的樊、李、杜、张、沈、曾、董、邹八大家,都是退隐闲居官吏,仿效王唯辋川别墅,在这青山秀水之间,建造起万卷书楼、珍珠塔、听松阁、婆婆树等许多怀古遗迹,北宋文学家张芸臾在这里留下了“共上灵泉绝顶望,苍烟绿水碧云天”的绝句。
“如果我们穿越时光来到盛唐,去逛灵泉古市,就相当于来到了现在的光谷步行街,当年可是繁华之地。”明楚王墓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郭斌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近几年,自驾到龙泉山观光、游览的市民,数量逐年递增。特别每逢五一、十一期间,来登高望远的人们络绎不绝。
到龙泉山观光游览的市民数量逐年增多(通讯员供图)
将按“一环一带九园十二景”建设
按照规划,明楚王墓考古遗址公园总面积7平方公里左右,规划形成“一环(环山绿道)一带(古河道展示带)九园(九座明楚王茔园)十二景(其它历史古迹)”的展示结构。其目的,是依托历史遗存,突出明代武汉区域文化特色,立足自然禀赋展现生态之美,让文物保护成果为人民共享,“灵泉古市”将以某种亲民的形式重现。
据了解,这一国家级公园规划将与武汉新城、东湖高新区生态大走廊、光谷空中旅游专线以及环豹澥湖水上交通等区域规划相衔接,有潜力成为武汉市东南部文旅新地标。
明楚王墓导览示意图(通讯员供图)
目前,明楚王墓文物管理机构正在筹划博物馆、游客中心等综合服务区设计,打造具有明代风貌和地域特色的“智慧公园”,集中阐释遗产价值、展示可移动文物、开展学术交流及传播,并为游客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让历史遗址“活”起来,“火”起来。
据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研究阐释、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文化空间,是我国将大遗址保护融入大众生活的重要创新之举。
目前,湖北省有熊家冢、盘龙城、屈家岭、龙湾共4处先后被评定、挂牌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楚纪南城、铜绿山、石家河、苏家垄、明楚王墓、学堂梁子、擂鼓墩共7处获批立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