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喜讯!湖北省18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湖北文旅之声 2021-06-10 08:10:39 阅读量:

6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湖北省18个项目入选!其中,新增项目5项,扩展项目13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八大类别,入选率在全国居于前列。

快来看看湖北省的上榜名单!

女娲传说

女娲传说是人们讲述以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女娲为中心的系列故事。竹山女娲传说分为造人补天型、风俗型、风物型等。竹山女娲传说以多种方式融入民众生活,构成了竹山人重要的文化记忆和传统知识。

天门渔鼓

天门渔鼓是以天沔方言演唱和说白,说唱相间的曲艺形式。形成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唱腔来源于道教音乐和江汉平原的民歌小调,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曲牌体系。常用的唱腔有平腔,悲腔、鱼尾腔、琵琶腔、杂花腔等。

青铜器制作技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

青铜编钟采用传统技艺制作的成品。(鲁芷宁摄)

青铜器制作技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是以铜、锡、铅为材料,通过制模、制范、结壳、浇铸、修整、校音等数十道工序,制成两件以上的铜钟,编组悬挂可用于演奏,集工艺、礼制、音乐之大成。   

制漆技艺(坝漆制作技艺)

坝漆制作技艺:割漆

制漆技艺(坝漆制作技艺)是以利川坝漆为主要原料,在制作生漆材料过程中形成的传统制漆技艺,与当地民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过滤除杂、脱水氧化、助剂添加、聚合交联等工序。

简牍制作技艺(楚简制作技艺)

楚简制作技艺是以竹、绳为原材料,通过制作毛坯、蒸煮晾干、文字书写、编联成册等工序制成竹简的传统工艺。其工艺流程包括杀青、解片、蒸煮、简背划痕、刻契口、书写、编联,目前主要通过师徒和社会传承等方式进行传承。

禹的传说(武汉大禹治水传说)

武汉大禹治水传说是反映大禹在我国中部长江流域治水的独特而典型的神话故事,流传数千年,家喻户晓。该传说讲述的是尧舜禹部落联盟时代,长江、汉江流域特别是武汉段水患成灾,民不聊生,大禹率众在武汉疏江导汉,驯服了洪魔,使长江、汉水在这里交汇,流向大海,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增加了许多与大禹相关的治水传说。

龙舞(王贵武龙灯)

王贵武龙灯是自清朝崇德年间开始流传于黄石市经济开发区王贵庄的大型集体民间传统舞蹈。它将武术与舞龙相结合,“以文育武、武中谋术、术里创龙”,故得名“武龙灯”。主要在春节以及其它大型庆典活动时举行。

灯舞(五虾闹鲇)

“五虾闹鲇”又称“五虾闹年”,俗称“虾子灯”,是荆楚水乡舞蹈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源自水乡生活,升华为既有文化内涵又有精湛技艺的舞蹈艺术,为荆楚水乡的年节活动打上了鲜明的民俗印记。

黄梅戏

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黄梅戏,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约形成于清嘉庆年间。黄梅戏是湖北、安徽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在海外亦有较高声誉。

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

杖头木偶剧《少年孔丘》

木偶戏(武汉杖头木偶戏)是一种源于荆楚民间傀儡戏的传统戏剧,其基本内容包括木偶表演艺术、木偶制作技艺和配音配唱艺术。

石雕(绿松石雕)

绿松石雕《武当朝圣》

石雕(绿松石雕)已经传承了三千多年之久。用绿松石作为载体,分人物、花卉、花鸟、动物、山子、器皿等品种,在手工艺人不断的努力创作下,雕琢出丰富多样的石雕(绿松石雕)的作品。

传统棉纺织技艺(枣阳粗布制作技艺)

枣阳粗布又称老棉布、老土布、手织布、家机布等。它选用当地生产的优质棉花为原材料,采用木质脚踏织布机纺织而成。传统棉纺织技艺(枣阳粗布制作技艺)曾是农村妇女谋生的主要手艺,是广泛用于服装面料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用品。

黑茶制作技艺(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

长盛川:虎座鸟架鼓茶饼

“长盛川”是湖北老字号。产品曾为明清两朝皇室贡茶、万里茶道主要贸易商品,并多次获奖,在我国西北地区及俄罗斯等国具有广泛影响。鼎盛时期持御赐红色双龙票畅销欧亚,设立260多家分号。

中药炮制技艺(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

彭银亭:特色精致饮片

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是以彭银亭为代表、兴起于明嘉靖传承至今的汉口帮(汉派)特色制药技艺,是一种以净制、切制、炒制、蒸制、复制等工艺将中药材加工成可供临床调剂和制剂投料使用的中药饮片的技艺。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叶开泰传统中药制剂方法)

叶开泰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展示竹药匾、轻红粉炼丹炉、切药器、药碾子、铜药秤、捣药臼、筛子等传统中药炮制器具

叶开泰传统中药制剂方法是叶开泰在发展历程中通过探索、实践和总结形成的特色制药技艺。叶开泰始创于1637年,与同仁堂、陈李济、胡庆余堂并称为“中国四大药号”。

针灸(蕲春艾灸疗法)

蕲春艾灸疗法:灸材灸具

艾灸(蕲春艾灸疗法)是以产自蕲春的艾草为灸材,以流传于蕲春地区四百余年的民间灸法为独特技艺的一种外治方法。该疗法是蕲春及周边地区百姓世代相传的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习俗。

元宵节(百节龙习俗)

嵩山百节龙

嵩山百节龙是鄂州市嵩山村村民在春节期间自发组织举行的一项大型龙灯游祭民俗活动,传承至今已390余年。作为载体的龙灯有101节,故谓之百节龙。

灯会(潜江灯会)

潜江灯会,是湖北潜江地区春节、元宵期间,广大民众自发参与,通过花灯赏玩赛巧、民俗游街闹春、商贸赶集等活动,以酬神祈福、庆节娱人为目的的综合性传统民俗活动。据可查的历史,传承至今已有1300余年。

目前,我省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5项(145个项目保护单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73项(601项目保护单位)。

编辑/楚小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