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春日呼伦贝尔草原迎来“新生命”

央广网 2025-03-20 14:30:23

央广网呼伦贝尔3月20日消息(记者李春雪)春日的内蒙古草原,冰雪初融,万物复苏。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各地进入接羔保育关键期。据当地农业部门预测,今年全市春季接羔总量将达426.21万头只,较去年同期稳中有增,农牧民增收再添新动能。

在呼伦贝尔农垦牙克石农牧场有限公司的标准化棚圈内,养殖户刘艳文正忙着为羊群投喂精饲料。她告诉记者,得益于公司推广的肉羊“两年三产”高效养殖技术,今年已顺利接羔61只,预计后续还将新增63只羔羊。

“通过科学配比饲料、羔羊早期断奶等技术,羊羔成活率明显提高,两年产三胎让收入至少翻了一番。”刘艳文说。

额尔古纳市养殖户杨旭家的现代化棚圈(央广网记者 李春雪 制图)

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繁殖周期。牙克石农牧场公司牧业公司负责人何军介绍,通过母羊营养调控、同期发情、妊娠后期补饲等关键技术,将母羊繁殖间隔缩短至8个月,实现“两年产三羔”目标。

2024年,公司在3200头基础母羊中开展试点跟踪,测算显示单只母羊年均收益,总收益预计达14.28万元。“技术推广后,既能错季出栏提升市场价格优势,又通过规模化养殖降低边际成本,形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何军表示。

走进额尔古纳市养殖户杨旭家的棚圈,暖意扑面而来。膘肥体壮的母羊身旁,400多只新生羔羊正活蹦乱跳地吮吸乳汁。“今年饲草储备充足,母羊膘情比往年都好,双羔率显著提升,600只母羊的羔羊成活率已达100%。”杨旭边说边检查保温设备。棚圈外,技术人员正在指导加固围栏、调配青贮饲料。

新生羔羊正活蹦乱跳地吮吸乳汁(央广网记者 李春雪 制图)

这样的场景正是呼伦贝尔市春季畜牧业生产的缩影。为应对“倒春寒”等不利气候,当地政府提前部署:2024年全市共储备饲草料152.45万吨,较去年增加8%;完成10.92万座老旧棚圈修缮加固,确保产羔环境温暖安全。同时,市、旗两级组建技术服务队,深入牧区开展疫病防控培训,指导养殖户科学配比饲料、规范消毒流程。目前,全市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同时,呼伦贝尔市持续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农垦系统通过“放牧+补饲”模式,将草场承载力严格控制在每亩0.8羊单位以内,配套建设粪污资源化处理设施,实现种养循环。额尔古纳市试点推广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对实行划区轮牧、草畜平衡的养殖户给予每亩3.2元补贴,既保护了草原生态,又稳定了牧民收入。

数据显示,2024年呼伦贝尔市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243万头只,肉、奶产量分别达27万吨和85万吨。截至目前,全市大小畜累计产仔124.65万头只,其中大畜17.57万头,小畜107.08万只,成活率98%以上。

目前,呼伦贝尔市春季接羔保育工作已进入高峰期,预计5月底全面结束。在广袤的草原上,此起彼伏的羔羊欢叫声,正奏响着科技兴牧、产业富民的春日序曲。

责任编辑:黄莹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