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高考作文要求学生为文时彰显思辨性,“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先生也强调高考作文应该拥有更多的思辨性。引用巧妙,说理清晰,论证缜密,逻辑严谨,都是思辨性的体现。
【文题亮相】
肥沃的土壤,可以培育出优良的农作物,结出丰硕的果实;优质的土壤,可以培养出充分的自信,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承载民族的文化信仰……土壤是富有营养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
【原作呈现】
土壤滋养万物 文化奏响笙歌
①“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草木蔓发,生机无限,源于其扎根于土壤;悠悠华夏,生生不息,源于其扎根于传统文化之土壤。土壤是有营养的,文化是有力量的。从文化土壤中汲取养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让文化奏响笙歌,为中华儿女提供精神滋养。
②文化土壤,国之瑰宝,是吾辈中华儿女流淌着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化长河奔腾不息的文化密码。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起源与宛转,让我们从中窥见历史的痕迹,并通过历史反思当下,让文化土壤滋养时代之树。正如《典籍里的中国》开场白所说:“知道我们的生命缘起何处,知道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
③“收百世之阕文,采千载之遗韵。”文化土壤从悠悠华夏五千年历史中蹁跹而至,述说着历史的源起。
④土壤的营养,文化的力量来源于历史的深层积淀。且看良渚文化实证中华上下五千年,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刷屏网络,是文明的源头为土壤带来生机;且看夏商两周的文明伊始,儒道学说的繁荣昌盛,诗词大家的挥毫泼墨,是文化的灿烂为土壤注入活力;且看汉唐魏晋的大国风流,历史遗址的雄伟壮观,中华典籍的弦歌不辍,是历史的底蕴让土壤焕发生机。
⑤土壤从历史沉淀中来,从文化精粹中来。“拂去历史的烟尘,从文化的底根处,发现千年一叹的回眸。”
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文化土壤在时代秋风中从现实向未来走去,滋养时代的变迁。
⑦文化土壤绝非泛黄的辞章,沉睡的故纸堆,而是沉淀着历史烟云,更滋养着时代发展的滥觞。君且看,《典籍里的中国》《逃出大英博物馆》等众多文化节目从历史土壤中寻找源头活水,用符合时代的审美方式与历史接轨,让我们感动于文化的弦歌不辍;君且赏,故宫典藏文创、西安马踏飞燕玩偶将文化土壤与时代气息完美融合;君且读,唐诗宋词出现在各类文创产品里,为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带来无限的诗情画意。
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这就是要让传统文化奏响笙歌,与当下对视,与时代共振,让文化的土壤从历史走向现实,焕发生机。
⑨诗人叶延滨曾说:“根扎进了传统的土壤,越扎越深,而枝叶却以叛逆的姿态向天空伸展,展示一个飞翔的梦境。”文化土壤从历史走来,向现实走去,源源不断地为中华儿女提供文化滋养,并在时代的进程中汲取新的养分,将时代气息注入文化的广阔土壤。在文化、历史时代的交融中,绽放出新的光芒,增强华夏民族的文化自信,昭示着文化土壤的无限魅力。
⑩土壤滋养万物,文化奏响笙歌。我们从历史中走来,向时代走去,而文化的土壤一路相伴,滋养我们温暖前行。
【望闻问切】
原文(48分)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和语言表达上还是可圈可点的。但在引用的贴合、逻辑的严谨,论述的清晰上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首段和第⑨段的引用未能跟观点很好衔接,土壤和历史、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怎样有机融合也是本文需要斟酌的重点所在。
【蝶变佳作】
土壤滋养万物 文化奏响笙歌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高三(1)班 刘远征
①“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草木蔓发,亦必有其壤。土壤是有营养的,文化是有力量的。悠悠华夏,之所以绵延不息,正源于其扎根于传统文化之土壤。土壤滋养万物,孕育千年哲思的岁月遗珍;文化奏响笙歌,穿越上林繁花的历史云烟,共同绘就独特的时代风华。①(①活用引用,有效衔接,呼应标题的同时,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②“知道我们的生命源起何处,知道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典籍里的中国》如是说。文化土壤,国之瑰宝,它是中华儿女流淌着的文化基因,它是中华文明弦歌不辍的文化力量,它更是民族长河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沃沃土壤,悠悠文化,镌刻下历史的印痕,孕育着时代的风华。
③“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土壤从悠悠华夏文明中款款而来,滋养文化之树,将历史之底蕴娓娓道来。
④土壤的营养涵养文化,它绝非泛黄的辞章,沉睡的故纸堆,而是历史烟云的积淀,文化发展的滥觞。它用潋滟水光和空蒙山色,用三尺红尘与一方净土,涤荡着温柔而又宽厚的文化笙歌。唐诗的气度,宋词的典雅,离不开斜晖脉脉的土壤滋养,它是多情满溢的笔墨素笺里的山河,是低吟浅唱平仄潜徘里的风光。若是抽离唐诗宋词中土壤的因子,便会黯然失色,味同嚼蜡。土壤是有力量的,将你我化作承载文化的主体,“抚去历史的烟尘,从文化的根底处,发现千年一叹的回眸”。②(②运用优美的文辞,将土壤、历史与文化三者有机联系,力显思辨。)
⑤“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土壤孕育文化,更滋养着世事的变迁,在时代发展的秋风中翩跹而至。
⑥文化土壤,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浸润时代的风华。君且看,故宫典藏文创、西安马踏飞燕玩偶将文化土壤与时代气息完美融合,让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君且观,一曲《洛水神赋》将神都厚重的文化土壤置于山水草木之上,在时代洗礼中绽放新的光芒;君且赏,《国家宝藏》《逃出大英博物馆》从土壤中寻找源头活水,用符合时代审美的方式与时代接轨,让文化土壤焕发全新的生命力。③(③娴熟的排比,援例分析,语言铿锵,体现深意。)
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这是时代与文化的同频共振,是文化土壤越过千年,奏响笙歌,与当下对视,所焕发出的无穷生机。
⑧土壤孕育文化,滋养时代。文化与时代的交融绽放亦将转化为澄澈的生命之流,为土壤注入时代气息,带来新的生机与养分。诗人叶延滨曾说:“根扎进传统的土壤,枝叶却以叛逆的姿态向天空伸展,呈现一个飞翔的梦境。”吾辈青年当如是,致力于文化与时代的共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让土壤代代传承,绵延万年。④(④联系现实,立足当下,彰显文化传承的意义与价值。)
⑨土壤滋养万物,文化奏响笙歌;土壤孕育文化,文化催生新壤。文化土壤代代相承,构筑华夏儿女共同的记忆。⑤(⑤土壤孕育文化,文化催生新壤,拔高了立意,彰显了思辨。)吾辈青年,当汲沃沃土壤之营养,酌悠悠文化之滥觞,扬泱泱大国之风华!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 余文镜
以上稿件来源于帅作文报,更多优秀内容可扫码关注帅作文公众号